不要做那只贪婪的猪
(2011-07-02 11:53:44)
标签:
财经《千与千寻》内在价值迷城 |
我非常喜欢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的作品,尤其喜爱《千与千寻》。在《千与千寻》中,宫崎骏将我辈芸芸众生内心的弱点刻画的传神入微,画面优美(全部手绘),情节精彩生动,真不愧是动漫行业中真正的绝顶高手。故事是在汤婆婆的浴场油屋之中展开,油屋是神仙(隐喻上流社会)休闲、洗浴和享乐的场所,是人类不不能进入的魔法世界。人类一旦进入,必须要吃那里的食物,否则身体就会消失。可是一吃它的食物,就会迷失本性,失去自我。千寻的父母就是禁不住美食的诱惑,大吃大喝后变成了猪。在油屋的猪圈里,还有很多待宰的猪,它们都是禁不起欲望诱惑的人,最终只能落的被人宰割和奴役的下场。浴场中还有一类生灵,名字叫煤屎,它们都是误入浴场被汤婆婆霸占名字迷失本性的人,必须整日跟着锅炉爷爷做苦力,否则就无法生存。这部片子很容易让人想到人类社会中的一个永恒的现实:社会缺乏基本的公平,一部分人(片子中的神)就是要通过压榨和奴役其他人而生存,这就是他们的乐趣,而他们也认为这是他们的特权。千寻是浴场中唯一没有迷失本性的人,但是因为父母的原因,被汤婆婆胁迫,签了契约,名字被汤婆婆霸占。小白龙帮千寻找回了名字,所以千寻本性未失。千寻凭借内心深处的爱和坚持,不仅拯救了父母,走出了浴场迷城的魔法世界,而且还帮助小白龙找回了名字,让汤婆婆的巨型儿子找到了独立行走的能力。
股市也是一坐迷城,就象汤婆婆的浴场一样,少数神仙享乐的同时大多数人却在遭殃。千寻有纯真的本性,能找到回家的路,而我们身处期间,任由情感起落,最终迷失本性,可能再也无法找到回家的路。我们的内心脆弱,有太多的弱点,就象浴场中的猪,被股市中的汤婆婆愚弄,她手段高明,只要略施小计,我们就会身处幻境,心不见物。处在险地,本该恐慌逃离时,却内心亢奋,毫不畏惧的沉浮。很多参与者都是在市场气氛渐热的情况下很随意地进入股票市场。可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进入股市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就象千寻父母,无法抵挡浴场美食气味的诱惑,最终变身猪形,付出代价。他们是幸运的,因为千寻纯真的本性最终拯救了他们。而身处股市迷城,汤婆婆隐身其中,拨弄迷幻法术,我们如何抵挡,才能走出迷城?
贪婪、过度自信、忧虑、恐慌、从众、不肯认错,都是人性的弱点,任何人都难以幸免。但是在相对平静的环境中我们却很难感受到它们的伤害,因为这些缺陷和弱点在这些环境中不易被激发出来。我自问并非贪婪之人,于贪婪心态并无特殊和深刻的体验,但是其他的弱点都在股市中被激发过,深深搅动过内心,无法回复平静。
股市最容易激发人性的弱点,贪婪的本性在股市中会放肆的蔓延。股市价格的波动会造成幻觉,每天有那么多上涨的股票,只要做到高抛低吸,似乎到处都是唾手可得的利润和金钱。这种一夜暴富的妄念就是贪婪心。当看到听到隔壁邻居同事朋友在大把盈利的时候,想到他们似乎也不是太聪明,甚至还有些笨笨的样子,也能如此轻松的赚钱,我有何不能呢?大多数的市场参与者都是在股市热火朝天的气氛中禁不住诱惑而进入股市,然后在市场上涨的过程中不停的加仓,以求尽快地获得最多最大的利润,而丝毫不顾其中隐藏的风险,就像一条贪吃的鱼,只看见饵料,看不见钩。很多人对股市的风险缺乏基本的认识,更把股市当作一夜暴富的场所,追涨杀跌,过度交易,时时妄想抄低,容不得一刻亏损,患了利润饥渴症,最终的结果大多是输到遍体鳞伤。他们进入股市动辄要求翻倍,最起码也要年收益30%-50%以上,所以他们很难保持内心的平静,根本就没有耐心等待真正的价值回归的过程。在最终只有10%的参与者获利的中国股市中,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防范风险和避免亏损。但是过高的收益预期,会让人完全忽视风险,一再追逐价格过高的热门股和昙花一现的账面利润。
我们在股市中投资只能要求合理的预期。那么这个合理的回报预期应该是多少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看股市投资大师们长期业绩记录:巴菲特1984年撰写《格雷厄姆多德部落的超级投资者》一文,其中介绍了9例成功的价值投资者的长期业绩记录。其中比较著名又为大家熟悉的有:巴菲特合伙公司年均收益29.50%(12年)、红杉基金公司18.20%(14年)、查理芒格19.80%(13年)、太平洋合伙公司32.90%(19年)、崔蒂布朗公司20%(15.75年)。根据伯克希尔2010年报,45年来公司的平均收益水平为20.30%。彼得林奇1977年-1990年13年的收益水平为29%。中国沪深300指数近6年总体平均ROE为15%,如果沪深300长期盈利能力维持在这个水平上,以净资产价格买入沪深300指数,长期可以获得15%的收益水平。2011年6月末的PB为2.16倍,如以现价买入沪深300指数,则长期的收益仅为7%左右。
碰上好年成,普通人或许也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好成绩,但是长期能维持15%-25%之间收益水平的,已属股市中的顶级水准。不要小看这15%-25%左右的年收益水平,10年下来,即使按照15%收益水平计算,亦有3倍涨幅,如按照25%计算,则能增值8倍以上,复利的力量是神奇和惊人的。
中国股市20多年,已近经历了6个涨跌周期,现在正处于第7个周期涨跌周期中。1-3个周期长度在2年以内,而4-6个周期在3-6年。在每个涨跌周期中,会产生数倍的上涨和50%-70%的下跌。其中涨幅最大的是第6个周期,涨514%,在这个过程中10倍以上涨幅的股票是比比皆是。而跌幅最大的是第2个周期,跌79%。可以想像,在这个过程中,跌90%以上的股票满地都是,不幸踩中,后果就是本金毁灭,可能心态也顺带着完全毁坏至麻木了吧。
点位范围 |
起点 |
终点 |
时间跨度 |
涨跌幅度 |
100-1429-386 |
1990年12月19日 |
1992年11月17日 |
23个月 |
上涨1329% 下跌73% |
386-1558-325 |
1992年11月17日 |
1994年7月29日 |
21个月 |
上涨303% 下跌79% |
325-1052-512 |
1994年7月29日 |
1996年1月19日 |
18个月 |
上涨223% 下跌51% |
512-1510-1047 |
1996年1月19 |
1999年5月18日 |
41个月 |
上涨195% 下跌31% |
1047-2245-998 |
1999年5月18日 |
2005年6月6 |
73个月 |
上涨114% 下跌56% |
998-6124-1664 |
2005年6月6日 |
2008年11月1日 |
41个月 |
上涨514% 下跌73% |
1664-3478-?? |
2008年11月1日 |
?? |
?? |
上涨109% 下跌??% |
(注:2012年9月26日,上海大盘指数击破2000点,最低到了1999.48点,不知是不是本次的底?2012年10月2日)
看看股市投资大师们的长期业绩记录和中国股市实际运行的情况,在中国股市投资,就我个人而言,年收益如能维持在15%的水平,即5年增值1倍,满足了。如果能够超过15%,够幸运了,一定要感恩上天的眷顾。在这里我们要牢牢记住一句格言:期望越小,快乐越多。
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本金升值一倍是个美好的愿望,但是3-5年的等待却击中要害,有几人有耐心,能够承受长时间等待的压力?
股市中长期获胜的人都有明确的价值准则。比如彼得林奇认为估值合理的股票,其市盈率应等于其利润长期的增长率,这就是PEG估值原理。而秉持价值投资理论的投资者,基本出发点就是以大幅度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然后等待价值回归,在这里,内在价值就是投资中的价值准则。但是有内在价值尺度就一定会获得成功吗?未必。因为人性的弱点会迫使自己破坏内在价值准则。当股票的价格已经远高于内在价值准则的上限,内心本应恐慌,此时却抑制不住地兴奋和得意洋洋,那就要问问自己,是不是贪婪心理突破了自身的内在价值准则,是不是妄想获取价值准则和投资理念之外的利润?如此一而再,再而三,自身设定的价值准则和投资理念被破坏殆尽,形同虚设,有等于无。长此以往,失败的结果是必然的。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股市投资中,贪婪心都是人性第一大害。佛教中的贪嗔痴,基督教中的七宗罪,对人性的贪婪,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义。
在股市中投资,如何克制贪婪心?
秉持平静自在的心法。平静自在是生活的心法,亦是股市投资的心法,而平静自在唯有持续不断的心理修行才能得到。既已身在股市,就把它当成修炼心性的场所,自我完善和提升的途径。我相信,秉持平静自在的心法,才能抵抗股市波动的迷幻术。或许平静自在就象千寻那纯真的本性,唯有它,才能让我们走出迷城。
谨守自身价值准则和投资理念。境由心生,身处股市迷城,价值准则和投资理念就是内心的定见。有定见,则会发觉出错的经常是股市,有时甚至错到离谱。无定见,则会发觉出错的就是我们自己,随波逐流,左右不是。
最后,录《菜根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不要做那只贪婪的猪,不论是在股市中,还是在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