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年教师怎么做科研报项目?

(2022-09-06 09:33:42)
标签:

讲稿

王红相院长让我给青年教师讲讲怎么做科研、报项目,给我出了个大难题,因为“这是我最不擅长的地方”。我这一辈子实际上没有正儿八经地申报过项目手头的几个课题、些许经费,可能就是撞大运碰上的。仔细想来,虽然有一些偶然因素,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校农史学科坚实的基础与丰厚的积淀。让我跟大家谈怎么做科研怎么报项目,对我来讲实在是没有太多操作过这些事。但是大家知道,我是国家社科基金评委、省社科规划办专家组成员各级各类课题我都参与评审,而且有一段时间参评频次比较高。我一辈子当然也做了一点学问,搞了一些研究。一个项目规划设计的好不好,我还是可以做些分析与评价。咱陕西百姓有句歇后语,的老婆--眼”,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情形。虽然是个难题,但是红相让我去做这个,我还不得不去做。人家是杨凌国学研究会的会长我是人家的兵。将帅号令,士卒必须冲锋陷阵。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认为红相在行政与学术上还是一些思路和想法的。他在图书馆时,请了一些名家举办学术论坛与报告,开阔老师学生视野营造良好的知识文化、学术氛围读书环境颇有佳评。到了旅管学院,着手抓青年教师的科研报项目问题,我认为很有见

青年教师科研报项目事关学科与自身发展 杨职作为一个不断上升不断发展的一个学校教学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但是单凭教学对于学校与教师的全面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现在强调科研鼓励申报项目,一些著名人家管都不管,但是三年五年没有像样的东西就非升即走。职业技术学院一般情况下教学任务比较重,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另从教师和学生学之间,也存在着比较大的知识落差。给大专生讲述的课程,不可能把硕士博士阶段所有的东西全部灌输给学生。大多数情况下,就是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四十知识量,可能学生而言已经达到饱和状态。长期不饱和的知识传授,带给教师的是学习内动力不足问题。这类教师的闲暇时间反倒非常多,得非常悠,从短时间生活质量这一块来看,好像人家比那些埋头科研或者教学的幸福指数反倒高一些但是长期如此,很可能逐渐处于一个退步的过程,而且这个退步的过程是不知不觉地影响了你一辈子的发展一个教师,三十岁左右当个讲师固然可以,四五十甚至退休时还当着讲师,那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如果简单只是教书这样一个身份,很可能只能是一种维持状态,不可能带来跨越式的发展固然可以挣好多钱、有许多闲暇时间是在老师、在学生、在学校领导心目中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赢得尊重、实现价值这些东西他体会不到

要让学院学科有所发展与进步必须好青年教师做科研、报项目,如果坚持下去很有好处。尤其是年轻教师,早有这个意识比晚有这个意识。我认为做科研、报项目有个类似于火箭卫星发射窗口期”,就一个科学家成长的经历来,大概25-35这一时间或者前后再延长五年,这样就是加起来这个20年时间。这一段时间,如果没有研究意识,没有动笔的意识,可能就过了窗口期我到50岁以后我不太发正规文章了,但是大家如果看我的博客微信,还有我现在的微信公众号,我还是有写一些东西的。当然那大块头思想性的文字已经交我的学生去做我仅仅发表一些带有感悟性的文字,不一定很长但有一定有深度,讲的一些事情、形成的一些想法对后可能一些启迪。当然做科研、报项目,可能会加大大家工作量、增添一些麻烦,但不要把它当做负担。我刚才讲的通过做科研、报项目的强制性的训练,把这个窗口期抓住,就会进入良性发展

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问题。我们现在经常讲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种能力在一个人身上是有侧重的,有的人学习能力强一些,有的人研究能力强一些。我个人的理解来讲,学习是一个“拿”的过程,就是说通过学习从你那里把一些东西拿过来,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都是一个拿的过程。而科研是一个“给”的过程,把成熟的思想理论与成果奉献给社会的过程。有些人一辈子确实读了好多书,什么东西都知道,但是他没有一个“给”的过程遇到事,没有自己的认识没有自己的判断,没有自己的法,变成了古人说的书橱。我认为强调学习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就一个人不断接受新的东西来讲“学习学习再学习”是对的你一辈子光”不“给”。那是不行的养蚕的目的就是吐丝,如果蚕只吃桑叶不吐丝当然没必要养了。学习意味着“成长”,研究意味着“成熟”。学习到研究的转变,我个人认为这是人生重要的转折。这个转折点非常重要如果转的好你就成功了,转不好你就很可能平庸了。做学问是这样,做人亦是这样,处理事也是这样。

所谓的学习,是懂得、接受、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知其然的过程;所谓的研究应该是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的过程,知其所以然的过程。我们经常遇到一个事情或问题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便说让我研究研究”,谓的研究就是认识、分析处理与形成看法决定的过程。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尤其当了教师,我提出一个观点,就是要逐渐摆脱学习依赖。这个可能和现在通行的说法不太合拍,但愿大家不要曲解了我的意思。摆脱学习依赖要校正单纯的知识接受惯性当然不是否定学习首先应该承认,我们既然当了高校教师,应该是有过一定的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之上认知水平提升、思辩能力增强、技术方法完善,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一个学术、社会甚至个人的问题形成自己比较成熟的认识、判断或解决方案时,心灵上的那种愉悦感往往是无法形容的。如果你沉浸到科研的时候,你就可以随时感受到它每一步推进的乐趣。我是一个不太爱活动的人,平时无事就在办公室坐着,在书籍的海洋中跟圣贤沟通海阔天空这是感受不到的。教师除了教学之外更重要是科研能力,这个能力提升以后便意味着不会按部就班的重复别人,而是遇到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原创性的见解与成果的有无是判别一个科与某人水平的重要标指,它在很大程度上和科研能力有关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 一个学校里面有自然科学也有人文社科,一般的情况可能是搞自然科学的不太起搞人文科学的。但是实际上刚好相反,自然科学可以借助一些手段、设备、仪器去做。尤其搞自然科学的老师,带着学生只要完成了实验、获得了数据、验证了判断,论文基本上就出来了。但是文科的这个东西写不出来就写不出,一点办法也没有。所以我说,搞人文社会科学,是一智慧的学。你没有聪明的头脑,这事就弄不成。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 科学研究或者学术研究我们一般把它分为三种类型一种叫基础性研究,另外一种叫应用性研究,还有一种就是开发性研究。我们现在申报的项目课题,这些类型都有在这三种类型里面搞哪一种研究?我们需要考虑个人、研究平台等因素。基础研究,我们现在经常讲基础研究,但是不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学科、每一个平台都能做基础研究。我认为在所有的研究里面水平最高的是基础研究。追求新知识,构建新体系,提出新概念,建立新理论,给出新方法,探索新规律,形成新的理论,这叫基础研究。是一个在相当高的起点上做的研究。数学研究是基础,物理研究是基础研究,文史哲是基础研究,其他、工、管学科都不是有人认为我们现在讲的基础研究实际上叫应用基础研究属于研究里面的应用型研究开发型研究,就是这些成果做出一些具体的应用转化。大家注意一下,不是说我们不能搞基础研究,就是目前我们的平台我们个人的能力与水平还不具备基础研究的条件。在我们的财力还没有达到极大富裕的情况科学研究应该后两种研究为主这是基于客观现实的理性考虑。

该怎么申报科研项目? 我想到这么几点首先基于学科,就是说我们是杨职旅管学院,你申报的项目最好就是和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的旅管学院联系在一起,你如果申报一个其他的学院的项目,这个东西也不是说不可以,就是缺乏一些相关性。就是如果这课题如果批了,如果与学院相关性不大,肯定对本学院发展不起作用。当然你作为个人喜好的话,是可以的。如果是在单位里面的话,一定是首先基于学科,基于单位其次是基于专业,这个专业大家注意一下,一个是你现在教学的专业,另外一个是你本科、研究生、博士阶段所学的专业。课题如果和自身专业无关没有一定基础的话申报挺难的。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专业是一个出发点,它意味着你已经有了相应的基础以自身专业结合自己目前所在的学的特点所做的科研选题由于兼顾了两方面的因素与所长,有好多成功的例子如西农的袁教授,他把自己的数学和涉农的生物统计联系起来,成了国内生物统计的知名专家第三,关注新趋势与动态但一定要清楚自已适合做什么做科研、报项目,一定要关注最新趋势与动态,否则就会陷入盲目状态。但也不要完全跟风,迷失了自我。作为专业有专攻的高校教师,定是选择和自己专长相关的项目,还是有点专注精神的,而不是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第四,申报书的书写,在写申报书前,自己一定要想清楚,不要着急动笔。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一开始可以不用学术性的而用最简单的口语你要报题目想解决问题表达出来,看思路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完整、逻辑是否通顺,最后以学术表达替换即可。这样的话你的申报书就不会出现太大的缺失与纰漏。申报书写到什么程度才OK?我给我的硕士博士说,这个选题你敢于和任何人对话交流即可。当然不是随便的对话,而是理性对话交流,这样才是可以的。第五,我给大家讲几个自己的范例,就是我怎么做学术研究的我们在杨凌、在农业院校,我们现在经常可能谈及的是中国农村的破败与农落后等,这些都是事实,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大家都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不说了,我反向提出一个稀缺资源理论现在的城市化非农化进程推进的这么快,高楼大厦随处可见,要找一个传统完整的农业农村标本几乎不可能。稀缺资源理论,对于旅管学院旅游资源开发是很有用的,可以动员城里人和城里的孩子到乡下去,享受绿青山、白云蓝天的田园风光,它本身的立意和高度就上去了,很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效。我也比较过工业与农业文明问题,不同于一般认识的是我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我认为,工业与农业文明不能简单地以先进与落后视之。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农业、农村、农耕文明占据了主导形态与较长时段。我们所讲的工业文明,只是近代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农业与工业都是人类生存的必要产业,但农业为必需产业工业不一定是必需产业;工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即获性特征而农业生产需要经历漫长的生产周期;农业更多地利用的是地表的自然富源而工业更多地利用的是地下的自然资源;农业强调的是对生态的顺应与利用而工业突出的是环境的征服与改造;工业是对原材料的物理加工而农业是对动植物的温情关照;城市社会反映的是地缘关系而农村社会反映的是血缘关系;在文明时态中,农业文明属于过去时或者现在时而工业与城市文明则是现在时或将来时。钱穆先生有过与此相近的看法,他独具慧眼地注意到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本质区别。他说农村人好言养字,“曰培养,曰滋养,曰涵养,曰保养,曰容养,曰调养,曰绥养,曰抚养,对一切物,如植物动物,乃至对人对己、尤其是对人心内在之德性无不求能养。亦可说中国的人生哲学乃至文化精神主要精义亦尽在此养字上。但都市工商人则不懂得一养字,他们的主要精神在能造。养乃养其所本有,造则造其所本无。养必顺应其所养者本有之自然,造则必改变或损毁基物本有之自然。养之主要对象是生命,造的主要对象则是器物。此两者间大有区别 ”。又因所养对象为生命与生物,所以更需顺其自然。 钱穆以为这种东方文化的“养育观”,和西方文化的“创造观”有根本的不同。所以可以说,古代农业社会是生成、养成的世界;而现代工业社会是合成、造成的世界。这样既坚持了自己的所学与所爱,又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认识与表达。还有一个就是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在央视《开讲啦》节目中河流走向中华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水保所几位专家曾开玩笑说自己研究了一辈子水,但是没有注意河流的走向问题。中国的河流基本上都是东西向,而世界上的河流大多都是南北向。客观事实就在摆在那关键在于你善于不善于观察观察到这现象能不能把它上升到学术层里上进行表达。东西南北的河流都有,南北的河流垂直于维度的、东西向的河流是平行于维度的,一旦和经纬度相结合去讨论马上就上升到一个学术高度将这样的一个现象揭出来,这就是科学研究。这个问题别人没有这样表述过,们表述了,那就是研究成果。简单这几个范例给大家进行一个解,仅供大家参考。

谢谢大家。2022.7.19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管理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