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发言

(2021-05-20 10:22:32)
标签:

杂谈

学习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回信,回顾“5.17”重要讲话精神,感到非常亲切振奋。

我和《文史哲》这份杂志相对比较熟悉一些,一是我和杂志主编王学典同志同为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前些年曾一起参加过历史学年度和后期资助项目的终评工作。二是号称“八马同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山东大学历史学八位著名教授)中的杨向奎(他也是《文史哲》创刊主编)、赵俪生二位前辈,给我们上过课,曾比较系统完整地聆听过他们的墨学研究、土地制度史、明清思想史等课程。三是去年应邀在山大尼山讲堂做过《道家学说与农耕文明》的学术报告,今年在《民俗研究》上发表《农业与人类食物边界的划定》。

《文史哲》是新中国高校第一份文科学报,而且是长期保持较高学术水平与声誉的一份杂志。究其因由,或在于以下方面做的较好:践行了“昌明传统学术,锻铸人文新知,植根汉语世界,融入全球文明”的办刊宗旨;坚持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养成了“独断之学(创新),考据之功(继承)”并重的学术风气;做到了旧知与新学、传统与现代的互补与融合。

“5.17”讲话中强调了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回信又提到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尤其是“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更令人欢欣鼓舞。

管子虽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说法,但是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并不一定意味着底气和骨气的增强,历史上以富庶而骄奢、颓逸、懦弱的国家民族与个人并不在少数。底气与骨气,是上升到哲学思想与文化层面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和信仰、气节、德行、操守或有更大关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中华大丈夫的骨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中华志士仁人的底气。

原始人类基本上是自然的附庸,“天文”占据了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文”成为区别文明与野蛮、先进与落后的重要标志。当人类以基本生存为目的时,较多需要的是物质的丰富;当人类以理想生存为目的时,侧重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在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综合与全面发展成为决定性因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体系、文化特征与道德标准,就会感到迷茫,难于自立、自信、自强。一个人如果只有自然科学的积累而忽视社会科学的素养,最后影响和制约他(她)发展不是前者而是后者。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际遇,会有冷热盛衰之别。但是人文社会科学普遍的应用价值与潜在的思想创造、智慧启迪功能,则是其他任何自然科学所无法替代的。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期许人文社会科学在未来会大有用武之地、有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农业历史研究,是我校几十年几代人做的一个特色学科。农史研究,在阐释中华文明原生性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业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当今大多归于冷门绝学范畴,需要一些特殊的扶持与保护政策,以祈永续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