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语营造氛围,表达思想
(2023-01-28 12:43:45)
读宗德宏的诗歌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比较突出的一点,是他的诗歌在语言的运用上略带点儿宋词和元曲的味道。能让人感受到那种韵律带给人的愉悦,
我不知道宗德宏对宋词和元曲的喜欢程度如何,但从文本上看,其影响的程度绝非一点一滴。否则,起码在行文和韵律上不会这样——
从来悲欢一瞬间,情难再续,泪不止/我哭君逝突然,岁太短/夜,犹长/沉吟到五更/上次相聚秋风里,转眼地冻天寒/念旧事,天边晓月照荷岸/共登西山//如果想见就见,别等花开/人生,没有那么多来日方长/有的只是流年
整首诗歌,文字简洁而又韵味十足:既有宋词的优雅矜持;也有散曲的俚俗和灵活,且还有那么一点点“赋”的味道。这首诗歌,在整体把握上,采用的是以主观视角摹景写事(诗中虽只用了一个我字,但却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我”),由于情感的注入,那些“景语”似乎被点化,瞬间就成了一句句“情语”。我尤其喜欢“上次相聚秋风里,转眼地冻天寒……//如果想见就见,别等花开/人生,没有那么多来日方长/有的只是流年”那几句,它们既像对逝者而言,又像对生者的嘱咐。且不动声色地导出了“人生,没有那么多的来日方长”的结论,如警语,显示出一定的哲理意味。
一首诗的优劣,其实并不取决于文字的深浅,主要是看它在情感上是否“搂”得住,要看它在“形而上”中是否站得住脚,否则,就会有失厚重,显得比较单薄。再看另一首诗《台历》——
日子,在它的上头/流水有声//耳语或呐喊/在其中/包括晨露和晚风/仿佛花开无几日/忽然冰封//每翻过一页/都有所不舍,心为之一疼/因为呀,不觉间/三十天匆匆/从此烟雨了行踪//追梦,人生何其短/路又千万重/借问峰顶、峡谷/山高几层/谁人不是苦行僧//我还是留恋那些旧时光/此处,可略去年龄
这首诗歌有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是以“台历”为意象,通过一系列的叙语,描摹出了人们日常的具有通感的那种有声(流水、耳语或呐喊)有色(晨露、花开)的生活(日子),并顺理成章地得出了“逝者如斯”的感慨。你看:“仿佛花开无几日/忽然冰封//每翻过一页/都有所不舍,心为之一疼/因为呀,不觉间/三十天匆匆/从此烟雨了行踪”。写得多紧凑,多简练,多有通感。虽然每一句都言语平淡,但却能让人体悟出它的与众不同的多义性。不得不说,诗人很会运用诗语来营造氛围,表达思想,把自己想说的话都倒给了你。形象生动,含蓄清雅且朴素自然。
近些年,见过不少使用短句的作品,作者似乎为了短而短,把一个完整的句子分成若干行,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以满足对于韵律的追求。其实,真正的短句不是对长句子的“切割”,而是一行一层意思的简洁。仔细看,“追梦,人生何其短/路又千万重/借问峰顶、峡谷/山高几层/谁人不是苦行僧//我还是留恋那些旧时光/此处,可略去年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