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系列之十九:中与西的关系问题)
中国有三千多年的营城史,也可以说有三千多年的规划史。我们的营城方法,造园艺术,建筑风格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国家相媲美而具有东方美学意韵。
但在近现代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一开始学习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建城方法,随后又照搬西方国家的模式,与此同时,拆除了大量古城古村,造成了现在缺失中国特色的千篇一律的城市样貌。
但我们回过头来看,老祖宗的智慧,我们认识到,学到了吗?
我们的营城,体现了东方传统的礼仪要求,整齐方正,街巷纵横,家为中心。
我们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东方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方寸天地,移步换景,曲径通幽。
我们的建筑技术,体现了东方宜居舒适的要求,坐北朝南,飞檐斗拱,精雕细琢。
但这些美,在现代的规划和建设中很少看到。
千城一面的城市,千楼一貌的建筑,造城了审美的疲劳,生活的乏味,民族认同感的缺失,文化传统的淡漠,中国面貌的缺项。
我们急需改变这种现状,我们的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不光要学习西方的理论与技术,更要汲取东方的智慧和艺术。承继汉的威武,唐的雄阔,宋的简约,明的流畅,清的细腻。
这是时代的课题,更是时代的命题。
5.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