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识论的角度认识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系列之十八)
六是正确处理全域与中心城区的关系,简称面与块的关系。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都分全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级。全域规划侧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战略部署和总体格局。中心城区要细化土地使用和空间结构,侧重功能完善和结构优化。市县域与中心城区要落实重要管控要素和系统传导和衔接。在规划编制中要避免出现面块不分,甚至颠倒的情况出现。在中心城区要细化功能布局,要从住宅,公共空间,基础设施等方面细化和优化,形成面上广、块上细的职能分工。
七是正确处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简称城与乡的关系。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发展阶段的两大发展战略。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一定要将城乡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要避免过去城乡分离,在编制方法上更加自觉的采用新的编制理念。将城乡融合为一体,实现共建共享共荣。在城镇体系中考虑村庄布局,在村庄布局中注重城乡一体。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体考虑。编制构建功能复合的城乡生活圈,城镇中有田园美景,乡村中有城镇生活功能。规划出一幅城乡和谐发展的现代富春山居图。
八是正确处理总体城市设计和分区规划的关系,简称总与分的关系。在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一定要将城市设计贯穿规划全过程,避免过去规划中无序、失衡,缺美的现象发生。要研究生产,生活,生态的总体功能关系,协调城镇乡村与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环境的布局关系。研究城市开敞空间系统、天际轮廓线等空间秩序,提高国土空间的舒适性、艺术性,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和价值。在统的基础上,市县域中要落实规划分区要求,充分考虑经济布局、人口分布、国土利用等因素,将区域细化为若干分区。分区要严格履行分区定位,使国土空间利用和保护更加合理科学。使生态、农田、城镇、乡村、能矿空间各得其所,互不影响。形成统的风貌,分的职能。
九是正确处理底线约束和目标引领的关系,简称刚与弹的关系。国土空间规划在强化资源环境底线约束,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面的制度设计是“长牙齿”的,包括“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对历史文化,矿产资源保护和控制底线要求,明确要求制定水资源供需平衡方案和能源供需平衡方案,这些都是有管控要求和解决方案的。另一方面,对促进节约集约高质量发展有刚性要求,以盘活存量为重点明确用途结构优化方向,提出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目标和措施,确定中心城区各类建设用地总量和结构。以上两个方面都是有鲜明的政策导向和指标约束的实施力度。同时,本轮规划也采取了一些弹性措施,如强调突出地方特色、城镇开发边界中划定弹性发展区、设置预期性指标等。需要我们把握好,实施好本轮规划。
十是正确处理共建共享共用与“一张图”的关系,简称多与一的关系。要形成市县级总规数据库,作为市县级总规的成果组成部分同步上报。建立各部门共建共享共用、全市统一、市县(区)联动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并做好与国家级平台对接,积极推进与其他信息平台的横向联通和数据共享。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同步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为城市体检评估和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奠定基础。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探索建立城市信息模型(CIM)和城市时空感知系统,促进智慧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国土空间精治、共治、法治水平。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积极推进多测合一、多验合一。
5.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