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外婆

(2023-10-23 13:10:53)
分类: 教育

我的外婆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又是一年清明时。在这清明时节,更加引起我对三年前病逝的外婆无比思念。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曾经给过我最多而我又回报最少的人,就是我的外婆。

我出生后,父母因为外出做工,就把我送往外婆家让她来照料我。外婆把全部的感情都倾注在我身上;她疼我,爱我,绝不因我是个女孩而嫌弃我。夏天的夜晚,外婆抱着我在院子里指着满天的繁星,教我认星星,数数;给我讲嫦娥奔月和牛郎织女的故事,使我对天空充满无穷的遐想,更使我幼小心灵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而今,每当我在课本里读着《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我不自由地被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所吸引、打动——“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我读得泪流满面,甚至觉得我的外婆就是那位奶奶,那么慈爱,那么善良,与那位小女孩所不同的是,我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外婆给我带来的幸福与自在。小时候,我特别爱哭闹,可外婆并不因此而讨厌我。每当我哭闹时,她就把自己干瘪的奶头放进我嘴里,一边轻轻地拍着我,一边喃喃地说:“乖乖吃饭啦!乖乖吃饭啦!”

我贪婪地吮吸着,尽管没有奶水,可我仍觉得那么自得自在,以至我认为她和母亲没两样,奶水都是那么香甜,那么甘润。我把头使劲地埋进外婆的怀里,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寄托与幸福。

外婆一生勤劳善良,整天忙这忙那,她的眼睛不好使,还坚持做针线活,并且整天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人见人爱。就这样,我在外婆慈爱的摇篮里成长,双重母爱织就的摇篮,摇落了星星和月亮,摇出了一个个童年的美梦。

为了我每天上学早到,外婆得天天起早儿。常常是早饭做好了再叫我起床。一天,我揉着惺忪的睡眼,想给奶奶帮点忙。我揭开烧开了水的锅盖,不解地叫道:“奶奶,奶奶,今早煮的是什么呀?”奶奶从锅洞边颤微微地站起来一看:“哎呀,看我要死了!眼都瞎了!怎么把抹布带进锅里?”见此情景,那沸水中翻腾着的抹布儿,直让我捂着肚子笑:“奶奶煮布让我吃!奶奶煮布让我吃!”我的眼泪都笑出来了。外婆一下地把我搂进怀里,连声说:“让我重做!让我重做!看把我的乖乖都笑走了样。”她用那粗糙的手搓揉着我笑疼的肚子。我在泪光中看见外婆也笑得很灿烂,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来。我惊讶地发现外婆那稀疏的头发又增添了根根银丝,在灯光里和我的泪光里颤动着,闪耀着……我曾发誓,我要学会做饭,让我的外婆尝尝我做的菜,来享享清福……

可外婆在我的誓言还未说出和兑现,在我刚刚懂点人事的时候便匆匆地走了,她被可怕的病魔——脑溢血夺去了生命,走得那样匆忙,走得那样安祥,我没能给她说上一句话……

清节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细雨霏霏,杨柳依依,又是一年清明时。我和母亲来到外婆的坟前,没等我跪下,我己泣不成声——亲爱的外婆,我知道您的爱我终生难以回报,但我永远铭记在心,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我决心像您那样,充满爱心,一生勤奋。

(此文荣获全国第四届语文教师范文写作大赛二等奖)

 

按:《我的外婆》是我的一篇“下水作文”,是参加2002年全国小语会与各省小语会主办的全国第四届语文教师范文写作比赛的范文。很荣幸我获得此次大赛的二等奖。如果说此范文能够指导学生习作,是比较成功的习作指导的话,那么我在今后写作上有哪些方法或途径可借鉴的呢?

一、 文贵以情。《我的外婆》中的外婆形象是以生活中我的母亲原型为主创这一典型的。母亲一辈子在农村,一生辛劳。我们兄弟姐妹共八个,五男三女。我在家排行老七,我底下还有个弟弟,上面的是三个哥哥和三个姐姐。听母亲说,有两个哥哥在“无风(大跃进)年代”就夭折了。那时没有吃的、穿的,母亲没有奶水,自个性命都难保。父亲当时是一个基层干部,共产党员,成天忙乎着队里生产,给人弄吃的,很少顾家,是附近有名的老书记。用现在话说他就是个好人好官。

每当谈起这两个哥哥,母亲就抱怨起父亲来。母亲说我有个哥哥,那时饿得成天爬在门坎上,盼望着父亲回家,盼着父亲早回,声音微弱,不停地唤着:“二爸,二爸……”我想父母在那艰难的岁月把我们剩下的六个儿女养活,一个个拉扯大,确实不容易啊!

写作此征文时,我最小的弟弟己经29岁了,成了家。我从师范出来工作已有17个年头了,我有了一个10岁的上三年级的可爱女儿。母亲的子女都成家立业了,可我们的母亲背也佝了,眼也花了,确实老了。母亲头上根根白发都显得稀稀拉拉了,腿脚又不灵便,走起路来颤微微的,每天早上显得特别严重。“忙忙就好了,越歇越不行!”这是常挂在她嘴边的话。

那时,我们常住在学校,我们小家庭过几个星期就去老家看望母亲,我有时一个人也去。总是带点荤菜或丢点零用钱给母亲。我每次回去都很少见到母亲在家,门照例上了锁。我也习惯了,心想她不是在菜园里,就是在地里。

邻居见我回来,亲切同我招呼:“你妈才出去了,在田里忙呢!”。我就顺着熟悉的田埂路,闻着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那锃亮皮鞋儿悠然地踩着柔软的小草,惬意极了。走不远,就见一个熟悉的背影,佝偻着背,埋着头不紧不慢地在田间劳作。

我总是郑重地叫一声:“妈----我回来了!”母亲乐呵呵地很快收拾好干活的工具,敢忙回家做饭。当时我父亲已经去逝,弟弟外出打工了。偌大的房子让母亲一人使摆,一人看守着。我每次回来,家里顿时热气腾腾一片,欢声笑语满屋。母亲倒也喜欢喝上两杯,我也每次少不了买点酒。我叫来哥嫂、侄儿一同吃饭,我同母亲的话最多,讲东讲西,庄前庄后,每次说的大体相同。可我每次回老家感受都不一样。

每次临行,我佯作不在意,大声地说:“妈,我走了!”其实我心里最虚,母亲的年纪毕竟大了!那种淡淡的伤感与忧愁不时地袭上心头。母亲还是颤微微地送我到庄前马路边。我那时最不敢回头,唯恐又见母亲的怅然若失的样子,唯恐又见母亲翘首的白发在风中闪动,唯恐我又找个理由跑回家里,说自己落下了什么……

“我突然发现外婆稀疏的头发又添了些银丝,在灯光下泪光里颤动着,闪耀着……”这些句子就是我对母亲的真实写照,影射着我对那段岁月无限的眷恋,也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

二、 文采须艺。征文虽是一篇指导学生习作而提供的范文。须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写作,可以纪实,也可想象。字数在千字以内。根据要求我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采用了典型化的艺术手法。文中我撷取两个生动的例子——一个是外婆给孙女“喂奶”,一个是“煮抹布”。看似荒诞不经,却又有生活真实,值得玩味推敲。文中的外婆对我生活无比关照,呵护有加。我就是外婆的“眼珠子”——做早饭,数星星,看月亮,讲故事……外婆真是倾其所有,倾其所爱,爱我至爱!爱女之女,心之更切,双重母爱,言爱何其重?

如何在“纸限言短”的情形下尽力表达,使文章有些文采,我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之艺术手法。为写好文中“外婆形象”,我杂取了“多个外婆”形象——其中有“我的外婆,我女儿的外婆,外侄的外婆”等影子,当然“外侄的外婆影子”最重,以取得“采得百花酿成蜜”的艺术效果。比方说,“女儿的外婆”,她看家孙子与外孙女一样重,特别是女儿外公对外孙女疼爱有加,有过之而无不及。小外孙女还在襁褓中,外婆就经常抱着孙女喂奶瓶,换尿布。切记得女儿爷爷那年去世,我同妻子须回老家吊孝,当时女儿才几个月,刚开始“短奶”,有时哭闹得厉害,只得丢在外公外婆那里。白天他们轮流着哄、轮流抱,晚上闹夜,外公只得反复起床抱着襁褓走来走去,哼着拍着,喂水喂吃,用“安庆大方片糕”让小人儿舔食,几天用了好几条呢。哄奶伢子,几天几夜,大人难以合眼,办法都想尽了,也就差给她“喂奶”了……

——“煮抹布”确有其事的。我母亲生来就有眼疾,眼有白内障,后来年岁大了,视力渐差。有次我回老家,侄儿就亲口对我说“奶奶煮抹布”之事。本来是起早为孙子煮面条,由于眼花,把个抹布不小心顺手带进清水锅里,自个儿毫不知晓,还一个劲在锅洞里添柴,弄出了文中“沸水里翻腾着白花花抹布”的情形。侄儿说起这事就忍不住地笑,还说奶奶当时也一个劲地笑着,都流眼泪了,嘴里直念叨:“看我要死了,看我要死了……”

如果说上例中“我”喝外婆的奶水露出的是欣慰的笑,那么这次“煮抹布”惹起的笑是种人生的苦笑啊,是笑中含泪!人生到了“煮抹布”阶段,是人老犯了不想错的错误,合理的错误,无赖的错误。既有人生中的荒诞性与戏剧性,又有偶然性中的必然性。那样的泪光是幸福的泪光,爱的泪光,辛酸的泪光……

三、 文似看山。陆机《文赋》中“情矓瞳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刘勰文心雕龙中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釆附声,亦与心而徘徊”。他们强调:物象的描绘与情意的表达要密切结合。随物宛转中渗透情思,与心徘徊时交融着形象。

我的理解是:生活中一形象,总会不自主地表现出其情其感,艺术作品中作者要再现一种情感,必附属一个特有的再造的形象。且应“随物以宛转”,情与象忌太白、太直、太过。我为了表达一种更多内涵的母爱,这种亘古至今永恒不变的大爱,我有意识拉远了审美距离,迷离了人物形象——纠集所有感情来写“我的外婆”,且属采附声,以至于更好地更恰如其分地表达一种至情——外婆对汝大爱如斯,况我母乎?!文以情真,情以意重,意以远久。总之,写我母之母,让我心更有余地更有余力表达人间舐犊之爱,怜子之情!

文似看山不喜平——情以远乎切,情以久乎真,情以多乎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