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老师不如你”(147)
(2022-09-22 20:36:02)分类: 教育 |
窗口洞开着,有个姑娘在售票。方老师认识她,她是马家庄子的。
“还真有电影啊?今晚。”方老师问。
“是的,今天晚上七点准时放映。方老师!”显然那个大辫子姑娘也认识方老师。她很有礼节地站起来,微笑着对方老师说:“来几张?”
方老师略有迟疑,没有马上回答。他看到电影预告上写着《洪湖赤卫队》。他想到了父亲,就是那位方书记,肯定特喜欢看此类电影。于是他说:“来两张票!尽量靠中间位子,或者靠前位子!”
“好的。老师是同爱人一起来看的吧?”姑娘倒是先羞涩地笑着。
方老师大大方方地说:“没有没有!哪来的爱人?我同父亲一同来看。”
姑娘一边裁票,一边表示歉意:“我不该这样说,我不该这样说。”
怀揣两张电影票,方老师的自行车几乎是飘了起来了。路上有没有熟人,他几乎记不得,除非别人叫他。他只是注意前方,把车子骑好就行。
从沙埂小学,到电影院,到乌龟头、花园,一直到方家塝,几乎只要五分钟,这段距离,可是将近两里路啊。
方书记今个晚上,正好在家。见儿子风风火火地骑着车,脸儿憋得通红,以为是有什么事急的。“什么事这样着急啊?看你头上的汗!”父亲有些吃惊。
“没事,没事。喝了两杯酒,车子骑得快了点。”
方老师走了过来,带动一阵风,父亲确实闻到酒气了。
“你小子,肯定是半斤以上,八两一下了!不然不会是这样的。今天差点给你糊弄过去了,我以为脸红是骑快车子给憋得呢!”
“晚上还想不想喝了?”父亲闻到。
方老师根本没有想到父亲会是这样问,父亲不按套路出牌,让他一下子酒醒了不少。他在思考,还是喝吧,难得父亲有着这份好意。不喝吧,因为自己确实喝了不少,就像父亲说的,半斤以上了……
“到底喝不喝?”父亲声音更加和蔼。
“喝!”方老师此时来劲了。他不能输了硬气。
“好!好!好!这才是我的儿子。像我!孩子他妈,去整几个小菜,我们父子俩小酌一杯!”
方母本来就喜欢小儿子,看他面红耳赤,知道喝酒了,于是问道:
“方老师真想喝?”
“喝!妈妈。我来陪方书记喝!”方老师几乎是毫不动摇了。他有如此幽默的言语。
整几个小酒菜,对于方母不再话下。家里还有点腊肉,茄子、辣椒、豇豆、空心菜等,菜园里都有。再在饭头上蒸几个鸡蛋,可以板板地一大碗……
半个多小时光景,酒菜全部上桌子了。辣椒炒肉丝;辣椒炒茄子;烧豇豆;炒空心菜。还有一个蒸鸡蛋在饭锅里,需要多捂一会儿。一碟生姜早已从盐坛子掏出来的。方书记喜欢吃生姜,每顿饭这个必须有。
塑料壶里还有一些八角冲子。这水酒好喝,兑水少,是正宗舒城酒厂酿造的。每年秋季,那酒糟放在安合路上,从舒城酒厂一直摊到二里半店,到马河口,甚至到蛇山井瓦厂。路人一开始都被酒熏得不得了,时间一长,感觉这个味道真不错!哪天走在安合路上,要是酒糟被人扫了,或者酒厂没有出酒糟,总觉得缺了一样东西。缺什么呢?好酒之人,一路走一路觉得没劲了;原来是习惯了酒糟味儿。要是真的撤了,还真的有些腿软了。难怪舒城人都爱喝酒,都能喝酒。“舒城酒厂的麻雀,都能喝上二两!”这是后来人瞎编的话。
这一塑料壶酒,是方书记托人从酒厂批发的。价钱稍微便宜几分,主要是酒水好。酒厂人夸作“正宗原浆”呢!是不是原浆,好不好喝,方书记小嘴一抿,就能分出孬好。好酒是喝出来的,不是夸出来的。方书记相信自己的那张嘴。它能鉴定真假。
酒,温了才好喝。这也是方书记的经验。不要急,喝酒是慢慢地品尝。温酒也是急不得的。感情需要温度,酒水也需要温热;这才有劲道!
方书记家有一把酒壶,赭色,长嘴,大肚子。放在锅台的紧锅坛,慢慢温,静静等,再细细喝,那才叫有劲道!
有了好酒水,有了好温度,加上方书记家,那些讲究的小酒盅。每喝一杯酒,那都是在品酒,那都是在享受,那都是在找自在,那都是在找乐儿!
父子俩一杯杯下肚,时间变得宽裕了许多,此处无声胜有声,喝酒人都懂的:要么战火纷飞,声音一浪高些一浪;要么平心静气,喝得是内心的节奏和生命的节拍。
菜儿,还是方母蒸得鸡蛋好吃!方老师用勺子一次次地瓦着,把个嘴儿烫得多大。方母站在一旁,心疼地说:“慢点!慢点!鸡蛋不能喝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