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老师不如你”(129)
(2022-09-04 19:43:45)分类: 教育 |
这顿晚饭,全家人吃得特别开心。娃们嘴边吃得油亮油亮的。她们每个人笑成一朵花。胖婶的脸上,也是幸福满满的样子。孩子爸呢,几乎是醉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娃们傻笑。
他戒烟有一段时间了,可是此时他还是习惯地在裤子口袋摸来摸去。胖婶早已看见,故意问他:“想抽烟了?要不我去小店买一包?”
“不抽!坚决不抽!省些钱,为几个娃好上学!”
“真的不抽?上次我还留了一包在箱子里呢。”
“真的不抽!我有决心!”孩子爸爸回答坚定。
方成自己从板凳上站起来,自己泡了一杯茶。
他今天觉得是酒足饭饱了。要是在平常,他肯定会眯着眼,点起一支烟,好好做他的白日梦了。今天虽然喝了几杯酒,但他觉得异常清醒。好在他就此打住,不再喝了。人要享酒福,不能酒来享人福。他明白。这些年,他的确有些贪酒,烟瘾也大,有时候一天好几包“丰收烟”。单不说费钱买,确实对自己身体确实不好的。自己不到四十岁,现在每天早晨起床,一阵阵地咳嗽,惹得娃们睡不好觉。
他的脑子开始转开了。想到自己的小家子:就算孩子妈会忙了,家里小院子,总是有几十只鸡仔,还有老母鸡、鸭子,桂花树下还有一头小猪。这些牲口,都是孩子妈妈在打点,自己从不称手帮忙的。这些年,自己喝的水酒,抽的烟,都是家里老母鸡的功劳,鸡蛋可以换来香烟。一天不多,十天许多,抽烟最是费钱的。开一扇门不容易啊!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不要操心?孩子妈不好说,不好说自己,这个他知道。现在是自己认识到,真的要戒烟限酒了。
方成有的是力气,就是文化浅了一些。他就上过小学三年级。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负担重,他又是家里的老大,念到三年级下学期,就辍学了。村里的农活没有他不会的,犁田打耙,插秧割稻,地里田头,都是一把好手。有一次,队里群众推荐他做生产队长,他硬是不干。他推说自己脾气不好,年纪轻,不能服众。人家说,那你做个队里的会计也好啊?他说自己就三年级水平,算术学得最差,只会把队里的账目搞得一塌糊涂……人要有自知之明,我有几斤几两,你们还不知道?
来劝说的人,被他噎得哑口无言。
上次倪家大庄子打水井,他是首当其冲。水井凿到一定深度,幽幽的,黑黑的,看不到井底,别人胆怯地不敢下井。他腰间系好绳索,让水井上面的人悠着点,自己大胆地蹭了下去。
见到进水眼,他很兴奋。他忘记了恐惧。井底很快地漫过齐腰深的凉水,他无畏无惧。他一个人在井底下作业,直到抽完水,再把一个个石头放下去,砌好井底石圈儿。
在别人眼里,队里的重活、脏活、险活,都没有方成怕的。他从不投机取巧,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用三先生的话说:“方成肯舍得,方成才吃得开。”
大家都知道方成家里有“五朵金花”。五个娃走到哪家,都受欢迎。爷爷奶奶为她们问寒问暖;有什么好吃的,都会拿出来让几个小姑娘分享。几个女娃嘴巴也甜,“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不停地叫,她们走到哪家,都是“小甜果”。
有一次,倪大才子同方成开玩笑。要方成送一个娃到外面去,给人家做干女儿。话刚说了一半,方成沉下脸,把个大手一扬:“去去去!要去,让你家翠子去!我家每个丫头没有那个福分!”
其实,方成外表看似大大咧咧,内心还是细腻深沉的。他早已听出了倪大才子话外之意:你家女娃多,是家庭负担;倒不如送出去几个,省心省力。方成不是傻子,何况对这事极其敏感。于是他来个秒回,让倪大才子没有话说。
他想:娃们再多,也是老娘身上掉下的肉。“猫养猫疼,狗养狗疼”。我方成的娃,我自己来疼爱。我就是到外面讨饭叫街,只要我手里有一碗粥,也要分五份稀的,盛给我娃吃!这才是我方成!哪有穷到卖儿卖女的程度?
方成自己的母亲,就是过去的“童养媳”。这是听母亲自己讲的:因为家里穷,家里兄弟姐妹多,祖父母就把她卖给人家做童养媳。母亲落户的人家,也就是现在父亲的老家。母亲讲到自己做童养媳时,显得很是伤心的样子。她很小离开家,离开父母,独自走上那条做大户人家佣人之路……
方成没有问母亲受过那些苦,遭过哪些罪,但他绝对知道,这是母亲极不愿意说道的事。
想想母亲那么小,就像自己的大娃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到了人家,无依无靠,还有做不完的家事,那是多么无奈和孤苦伶仃的境遇啊……
所以,倪大才子一讲到,把娃送到人家做“干女儿”,他心理立马就产生抵触心理,甚至觉得倪大才子是不怀好意,看自己的笑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