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其实老师不如你”(122)

(2022-08-27 14:39:42)
分类: 教育

父亲的勤劳和敬业精神,从小就影响着倪大才子。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这话倒是不假。倪大才子虽然没有秉承父亲中医职业,但他也是把自己做学问发挥到极致。他如父亲所愿,靠自己的努力和才学,考进了舒城师范学堂。

也许是他们兄弟几个都很争气,都继承了父亲的那种笃定和韧劲、慈爱,做事就要把事情做好。大哥凭着个人努力,进了国营工厂,成了那个时代人人羡慕的一名工人。二哥也是一个才子,写着一笔好字,方圆几十里都知道他的名字。只是二哥天生命苦,染上麻风病,父亲预感情况不妙,给他熬了几付中草药,不见好。后来,他又到县城西医那儿就诊。院方说:这是重度麻风病,需要隔离就诊。

父亲想,老二正是年轻,不幸染此难治之症,就是家里砸锅卖铁,也得把他的病给治愈。住院一个多月后,院方给出结论:还是回家隔离为好,要吃就给吃,想吃啥就买啥,尽力满足他。父亲无奈,自己救治千百人,临到自己却是束手无策。这是命中注定啊!老二虽然口齿不清,在医院还是嚷着回家。实在没有办法,父亲花高价叫了一辆车,把老二接回家。从此老二身处一室,只有父亲给他送吃送喝,大小便也在那间屋内,只有父亲去每天清理、消毒。父子俩几乎没有言语了。父亲知道,那是老二说话困难,只能勉强做些手势。老二常常脸上有泪,父亲越看越心疼。打那以后,父亲为别人坐诊时间也少了。他自己常常也是坐不住板凳了。身体也是每况愈下,愈来愈差。那年中秋过后,老二撒手人间,全家悲痛欲绝。父亲也是大病一场,每每想到此事,更是老泪纵横。

父亲冬日里坐诊,更是困难。此时老三常常帮忙,父亲说,他就做。还好,每个来看病的人,能够满意而归。时日一长,老三也能自个看看小病了。父亲好几年的愁容满面,开始亮堂起来。他身体好的时候,就给老三“传经送宝”,讲那“望闻问切”的道理,讲那“中草药的斤两”的辩证施治的巧妙,将那做医生“医者仁心”的重要……老三像是天生一个医者,每每心领神会,加上记性也好,几乎能够代替父亲的工作了。

从此家运略有好转,父亲早晚还能到坐诊室看看、转转、讲讲。可这时日不长,好景难再。老二撒手世间三年后,父亲也随他而去……从此,只能让老三秉承家业,再振中医世家之祖业了。

倪大才子想到父亲德高望重,在世新医时,恩泽惠及乡邻十里甚至百里。众乡亲闻此驾鹤西去之噩耗,都自发前来为他老人家送行。出殡那日,纸钱如雪纷飞,挽联林立如阵,披麻戴孝乡亲宛如一条条长龙,可谓哀嚎遍野,泪作倾盆。妇孺老幼为之动心动容,顿时念起往日倪老先生对他们的好……老先生不仅医术高明之外,更多的还是医德高尚,济世济民。倘若遇到那些手头紧,家境贫寒人家,无论老人小孩,男人女人,都不曾催要药费,更有记不清有多少人,是免费为之看病的……

好在家风能续,家教有人担当。三先生就是此人。

三先生也就是老三,父亲在世的时候,人们就这样叫着。三先生长得一表人才,身材魁梧高大,长方脸,浓眉大眼,一脸子书卷气。待人和蔼可亲,那眼睛很是慈善,大人小孩都能与之对峙。给病人问诊时,对方什么话都得老老实实地说,你不敢谎报蒙报。你会循着三先生的话题走,通俗易懂的生命之道,白如家常的养生之理,让你顿时开窍。医者高明之处在于医心,在于探究机体失调之源头。三先生这点最拿手。人们甚至喜欢来三先生家问诊,宛如拉家常一般温馨,根本是忘了自己是来看病问医的。

三先生比他父亲行医高明之处,还有就是他的“走医”,好比是那个时期赤脚医生上山下乡。他把看病搬到病人自己家,这可是一大亮点。病人不能走,或者年老体弱,窝在家里。家人若是来请,三先生是有求必应。走千家,串百户,他都不厌其烦、乐此不疲!他的“走医”真正是雪中送炭,把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了。这样的先生,哪个地方不需要?这样的医生,哪个群众不夸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