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老师不如你”(111)
(2022-08-08 05:07:02)分类: 教育 |
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传统文化须从娃娃抓起。
那时候,学校《课程表》上铁定有大小字课程。老师认认真真地教,学生规规距距地学。学校里的写字氛围也很好。学校橱窗栏里,几乎都是毛笔字,规范,娟秀,老道。让师生赏心悦目。那时候,也有人把学习栏里黑字白纸的内容,称为“大字报”。其实,它不同于历史上说的大字报。老师们用大、小楷抄写的大小报,本身就像字帖一般,对学生规范写字影响很大。师者,范也。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是老师的影子。写字更不例外。
倪春记得自己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倪老师就是一位写字高手。
倪老师上语文课不仅讲解生动有趣,还十分注重板书。解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语文学习的每一课,都有那程式化板书。倪春听他的课,不得不认真做笔记。不仅是这样,他还不由自地地学到倪老师的字体。“倪体”在倪春的作业本上大量出现,也惹得同学们刮目相看。他(她)们认为倪春有写字悟性,有书法慧根;甚至他(她)们联想到:倪春同倪老师是一个姓,是一家子。难怪倪春写字酷似倪老师写的字。“倪体”就是倪老师的字体,这是孩子们对倪老师写字的美誉。
到了五年级快毕业了。倪老师有时候抄“重点”、抄“试题”,自个忙不过来,于是就喊:“倪春,你上来!帮老师把这段抄在黑板上。”
倪春当然十二分愿意。这是倪老师对他写字的认可啊!他有了在同伴们面前表现机会,当是有成就感。于是屁颠屁颠地走上讲台,故作羞涩地拿起一支粉笔,对台下的所有同伴瞟上一眼。
倪春用粉笔写字机会不多。他右手三指使劲地攥着粉笔,生怕那粉笔头跑掉似的,抬起头,伸展胳膊在黑板上下笔。粉笔不像钢笔在纸上书写那样听话。倪春每拉动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甚至于一点,他都觉得生涩、费力。有时候某一笔想写长一些,但它确然地短短地停滞在那里。粉笔书写的"浓淡"也有区别,有的白一些、粗一些,有的淡一些、细一些……
就是这样,台下的同学用掌声回报倪春,台下是不相的声音:
“像!”
“漂亮!”
“有两下子!”
……
倪春受到同伴的鼓励,把个粉笔捏得更紧了。他努力写出心中的一笔一画,早已不在乎要写出倪老师字体的局限了。心里一放下,粉笔反而在黑板上游走得自在了。
第一行粉笔字终于出现在黑板上。倪春向后站了站,再看黑板字的整体效果。这一看,字的大小、俯仰、粗细还行,只是那一行字越到后面越向上翘了。他想擦了重写,于是红着脸,拿起黑板擦准备擦去。
台下的一位同学喊着:“别擦!别擦!重写会耽误时间!下一行注意一下就行。”
倪春只好耸耸肩膀,说:“那就这样吧。大家将究着抄吧。”
像这样的板书,倪春练习了几次,那字儿渐渐变得老道了,书写的一行字也不再上翘了。他自我感觉还行,只是很难达到倪老师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