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杏坛听雨V
杏坛听雨V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447
  • 关注人气:2,1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其实老师不如你”(66)

(2022-06-11 17:23:47)
分类: 教育

方老师,属于民师转正的第一批。听说第一批转正的民师,要考试入选为公办教师的。方老师数学课教得好,带了多年高年级数学课,一般都是毕业班,在师生中的威望较高。

方老师自己知道,数学是他的强项。无论是教学,还是选拔应考,他都不在话下。他是南港中学高中生,也是班上的高材生。只是高考失利,回家务农,因为他的家庭兄弟多,有八个;他就是家里的“老八”。

“老八”务农,自是屈才。他身材高高大大,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他当初在南港中学又是文艺骨干,音乐、体育都很拿手,自然在同学心目中位次不低,用现在的话说,他就是班级女生心中的“男神”。只是他命运多舛,生命轨迹注定弯弯曲曲和高低起伏。

沙埂村有个村民组叫过湾,过湾村民组里方姓是大户。“老八”辈分不低,庄子里人称他为“八爷”。八爷虽是毛头小伙子,但从学校回来,人勤嘴甜,村民组的活儿样样都抢着干。他心眼灵活,哪个家里要是电灯不亮,或者收音机出现故障;只要“八爷”一到就准能修好。所以,他回家没有几个月,庄子里大人小孩都认识“八爷”了。村头巷尾“八爷长、八爷短”这样地叫过不停。

村民组长说:“呵呵呵,老八小能人走到哪儿都吃香啊。”

说这话没错,老八确确实实很能干:犁田打耙,栽秧割稻,蒿草治虫,摘茶锄地等,样样农活儿难不倒他。要是哪家老人有个头疼或者脑热什么的,见到他,只要招呼一声,他就乐意跑腿去沙埂卫生所去买药。老人给他买药钱,他常常不要,说:“分把几角钱,我还是有的!”

有时候庄子里老人缺了盐或者酱油之类,他腿脚利索,上趟沙埂街就像是跑到自个庄前的沙埂河,快去快回了。这样的小青年,走到哪儿,大家都喜欢的。因此,“八爷”的称呼,庄前村后让人叫得更响更欢了。

湾河村民组组长也姓方,是个德高望重之人。他看到这个从学校回来的大娃,一天到晚站在田间地头怪可惜。于是心生怜悯,下了决心要给他班帮忙引路。

那时候,队里的大广播正在播放路遥《人生》小说。村民们都爱听,也能听得懂。“高加林”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的。

方组长看到“八爷”,很容易就想起最近听到的小说连播《人生》。于是对迎面走来的老八说:“‘方加林’回来啦!回来支援农业生产建设啦!”

老八不好意思地应和着:“是的,没有考上,家里兄弟又多,复读插班上不起了。”他知道组长把他比作“方加林”的意思。

   “像你这样,细皮嫩肉,白白生生的;干活怪可惜的!过几天,我到沙埂小学去,看看学校要不要代课教师。你去那儿教书,会比做活强啊!”

方组长是个热心肠,看着这个族里这个小伙子,有能耐可是没有多少门路,就想到让“老八”去做学校的代课老师。

    方组长从不叫族里的这位老八为“八爷”,是因为他们辈分一样高,都是“庆”字辈。

他想:多少嘛,也要比较比较呀。我--方组长,大小也是这个村民组的官儿,总是要树些威信和找到存在感呢。

想归想,做归做。

事情都是变化着的,就像一句话说得妙:好事多磨哟。

由于方组长的引荐,加上方组长真的跑了几趟乡镇府,说了一大堆方老八的才华,镇政府管教育这一块的刘委员同意了。

他发话了:“用用看,现在学校缺的是人才,科教兴国嘛!”

乡镇府同沙埂乡中心小学校址紧挨着;镇政府就在学校大门前面,距离几十米远。因此方组长跑了乡镇府,又跑到学校;学校校长说,必须有介绍信。于是他又返回乡镇府,让刘委员动笔,再加上乡镇府的红印。

他乐呵呵地入了学校大门,三步并作两步直奔校长室。

他麻利地拿到乡镇府的介绍信,摊放在谢校长的办公桌上。

谢校长很快瞅过介绍信,二话没说,高兴地连呼:“好说好说!”

谢校长倒了一杯水,让方组长歇息歇息。

“你让他明天就来上班吧!中午方老师可以在学校就餐,晚上食宿自个解决吧。”谢校长讲话从不拖泥带水的。

“代课工资嘛,别的学校怎么发,我们学校就怎么发,一分钱少不了!”

校长追加一句。

把个方组长乐得连声说:“好!好!好!谢校长就是治校有方啊!”

说这话功夫,一杯茶水已经递到方组长手中。

“真的感谢方组长对沙埂小学的大力支持啊!”谢校长说的是真心话。他指着大操场上叽叽喳喳的自由活动的学生,又加上一句:

“谢组长你看,校舍不够用了。每年学生数在递增,老师一般不愿到山区小学来,教师多年都没有变,我们年年盼望新分配的师范生,可就是杳无音信啊!”

“那是那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嘛!我们村也打了报告,要求政府给予配合反应到教育主管部门,大小我们这所学校也是乡中心小学啊!”

他们谈得来,一杯茶很快喝完。谢校长准备再倒,方组长说有事,得赶紧回去。

“我也要把这个好消息尽快告诉方老师,让他明天就来!”方组长说着这话,脚步已经迈出校长室房门了。

谢校长心思缜密,他暗自思索:现在学校正是排课紧张之时,有人来校,自然求之不得。我打了几回报告替学校要人,镇政府分管教育的刘主任每次都不住地点头,可就是一到开学之初,跑到乡镇府几趟,可就是说新来的教师杳无音信。学校任课教师年年仍是照旧。眼见学生数,一年比着一年多,课程真的排不下去了……没想到的是,现在倒是不费一点力气,新教师说来就来了;真个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看来找上面要人,也要找对人啊……

因此,很快地,沙埂小学多了一位代课老师,那就是方老师。

说来奇怪,称呼就是这样,喊着喊着,新称呼总是很自然很快地盖住原先的叫法。人们很快地忘了以前“八爷”的称呼,见到老八这人,就一个劲地叫着:“方老师好!”

方老师就是方老师,几个星期下来,他在学校的知名度立显。

乡村小学最缺音体美“小三科”老师,原先学校课程表上排的音乐、美术大都被语文、数学课堂占用。体育课还好,学生们哄着要出去“跳房子”、“对狙”、“挤油渣”、“掼宝”、“滚弹子”等等,老师无奈,不能一天到晚就上语文、数学课,于是把学生放到操场上,让孩子们自由活动。

自从方老师来后,校园里有了歌声:《学习雷锋好榜样》、《东方红》、《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等歌曲,从一个教室传唱到另一个教室。孩子们初学音乐乍来唱歌,兴致高昂,群情激奋,歌声简直一浪高过一浪,惹得那些上数学课的老师也停止讲课,或者是停下书写的粉笔头。有胆大的学生,也跟着从窗户传来的歌声小声地哼哼着。老教师对这些革命歌曲向来“不感冒”,也将就着让孩子小声跟着学唱……几天下来,这些歌曲,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全都会唱了。

放学回家,学校要集合站队,然后分路队让教师护送。我负责护送街东路队,这时候,不知哪位学生先开始唱起了《学习雷锋好榜样》,其他同学立马也跟着唱起来。大家一边走一边唱,乡村学校的歌声终于有了,孩子们脸上露出更多的笑容了。

有家长觉得好奇,问自家娃儿:“谁教的歌?”

“方老师!方老师!”孩子连连应答。

孩子们的那份激动自豪溢于言表。问的家庭多了,问的次数频了,问的时间久了,这些学生家长们,也都知道沙埂中心小学有个老师叫方老师。

音乐课的确让方老师魅力四射。

就连学校大办公室,老师们喊叫“方老师”的频率,也在与日俱增了。

谢校长笑容可掬地,特此在大办公室高声说:“方老师教唱歌辛苦啊!”

“不辛苦,不辛苦。小学生是‘乍养小猪筛细糠’,一开始‘乍惺惺’,真的喜欢唱歌才好呢。”方老师真会说土话,正宗的舒城方言,惹得在座教师们哄堂大笑。他自己却很有礼貌地从自己办公桌边站起来,对着校长微笑着。

方老师让他的音乐课注入活力的,不仅仅是他的一手清唱,更是他拉的二胡忒好听。《洪湖赤卫队》、《信天游》、《十送红军》、《小草》、《妈妈的吻》等等,他都会拉。一曲下来,自个拉得如痴如醉;乐曲凄婉动人,如泣如诉;小听众们更是全身心投入,上瘾着迷,欲罢不能。

“方老师,我真想哭。我听着听着就想起我奶奶去世的情景。”

“方老师,你的二胡拉得真好啊!我们真的进入一个个想象情景中了。”

“方老师,你这一手‘绝艺’你从哪儿学的呀?”

学生们三三两两地问着。六年级学生居然知道“绝艺”一词了。

方老师没有一一回答,他抖了抖弓弦,再在拉弓的马鬃须上打了松香,欠了一下身子,端坐板凳,又拉起了《十五的月亮》。

孩子们完全陶醉在二胡声中,不想说话了。也有的孩子抹着眼泪,似乎很伤感……

“什么时候教我们拉二胡啊?”班长说。

“千日胡琴百日箫,笛子只要一晚教。”方老师放下二胡居然答话了。

“什么意思呢?”班长继续问,其他同学似乎从没有凄婉的意境中缓过来,面面相觑。好一会儿,他们只等方老师解释。

“看看字面,不就明白了。‘千日胡琴’:就是二胡学起来时间长,千日不是实指,但言下之意,时间确实不短,不练个几年二胡,是不会出师的。

‘百日箫’:相对于二胡学习,吹箫时间要短一些,百日,也不是一百天,是言其时间较长。”

“下一句我不讲你们都会明白的!”方老师笑着说。

“学笛子最容易,是吧?”班长抢先说。

“是的。各种乐器特征不一样,发音原理也不同,面世的时间更不同,人的喜好也不一样。真的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啊!”方老师说,“我们不能说,哪个乐器就好,哪个乐器好学,一般对个人而言,要看你的喜好。比如,我就喜欢拉二胡,不太喜欢吹笛子。”

原来,方老师在南港中学读书时,就是文艺骨干,学校排演样板戏时,他专门拉二胡。逢年过节,乡镇府组织“小倒戏”排演,方老师也在。他还扮演过花旦呢。

这样有着“文艺范”的青年教师,来教孩子音乐课,可想而知,孩子是多么开心啊!

方老师的音乐课让学生着迷,方老师的体育课同样让孩子忘了下课的铃声。

方老师是打篮球的好手,在南中学校就是篮球队主力队员,常常打前锋。他的“三分球”远投简直魅力无限,让在场的拉拉队疯狂叫喊。

沙埂小学是个四合院,院子就是孩子们的操场,范围不大;站在对面的走廊上,尽收眼底。

方老师很会动脑,篮球可以搞到。有的孩子看过篮球比赛,知道一些打篮球动作。于是他就变着法儿教孩子运球。

运球可是一门技术。方老师首先示范,把个孩子们个个看傻了。球呢,在他手上,如同粘了胶水,须臾不离手掌心。呵呵呵,那个境界,宛如就是一个少林拳、八卦掌的拳术表演,让人眼花缭乱而又叹为观止!

“篮球好玩吧?”方老师问大家。

“好玩!好玩!好玩!”学校大操场上又是一番风景了。

校长从办公室探出头来,心想:方老师怎么回事?莫非有什么魔法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