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老师不如你”(54)
(2022-05-14 21:47:43)分类: 教育 |
为了有个中学教师身份,我也做了一些努力。首先,我知道要有个高中教师资格证书,要不然,我不可能在南港中学继续待下去。
前几年,我考了一个汉语文学本科毕业证书,现在倒是派上了用场。申请高中教师资格证,首要的条件是这个学历一定是本科。还有就是,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二乙以上等级。这个我都具备了,剩下的就是去现场做考评课了。
上考评课,类似于参加优质课评选。在规定的时间里,写教案,参加无生讲课,还要现场答辩。这个都不在话下,相比于大自考而言,这些申报环节都不难的。
现在想来,没有什么比着大自考更让人用心用力的了。从大自考走过来的人,一定是意志力很强的人,并且很是注意工作生活中的诸多细节。从大自考走过来的人,不只是课程考试能够通过,能够拿到自己的毕业证书。更重要的是,从大自考中走过来的人,练就了一个人独处的定力,练就了处理问题的秩序感,练就了少有的不畏困难的毅力。所以,一旦参加了大自考,我们就是在磨练着自己,是自己跟自己较劲。
那一年,我参加了申报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评课,顺利通过各个考评环节,拿到了自认为高枕无忧的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书。
刚到南港中学,学校要我带初二语文。
当时南港中学还保留有初中部,但初中生源不是很多。因为这个镇还有两个初中部:一个是南港沙埂初级中学,一个是南港二中。就算这个乡镇比较大了,一个镇有着三个初中部。原先还有两个初中部,因为生源少,也就撤并了:一个是金星附中,一个是缸窑附中。
我去南港中学那年,初二年级有两个班:一个是南港中学语文名师徐舒岳带班主任,一个就是我。我想,学校没有给我带高中语文,肯定不是有无高中教师资格问题,而是学校通盘考虑:我毕竟是小学教师,一直在小学语文教学岗位任教,我没有带过高中语文课的经历。
事后,我想,我要十分感谢南港中学教导处的安排,给我一个专业过渡空间。我切切实实感觉到,我教授初二语文课,同小学语文课截然不同。最为明显课堂感受是:一个是游刃有余,一个是现烧热卖。
小学语文,我们向来不采用“满堂灌”。每节语文课得有几十分钟时间,让孩子写字或者做作业。初中语文就不一样了,它需要老师40分钟不停歇的讲授,老师必须有着充分把握的备课,有话可说,能说到点子上,最好说上四十分钟。
这个习惯或者说是思维改变,我一时三刻不适应。我教近20年的小学语文,都成习惯了,拿着书本就能够上课。说白了,是小学语文知识储备充分,或者说小学语文难度不大。初中就不一样了,想让学生学得好,首要的问题,授课老师必须深耕细作,自己能够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说道,才是好的初中语文课堂。就像一句话说的,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那个时候,我真真切切地感到到自己初中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备课,备课时间永远大于讲课时间,才能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来去自如、驾轻就熟。
于是,我多么地庆幸自己近年来学的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自考让我多少有了一些底子。虽然我上课不是像小学那么随心所欲,或者游刃有余;但毕竟我知道好多初中课文的来处。这就是对教材的熟悉程度,有了这一点,我能生发出很多上课信心和勇气。
那些年,我总是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备课,生怕上课讲错一个概念或者是一个知识点。我把学校给的参考书看了又看,教案也是工工整整地抄了一边,再在教本上重新备课,以加深我讲授内容的印象。我的初中语文书上,密密麻麻地圈上红点和添上文字,原来的文字变得面目全非了,只有我能够看得懂。
有一次,同我一个办公室带高中政治课的何时林老师,无意中翻到我的教科书,很是惊讶:“老霍,这是天书啊!怎么这么多密密麻麻的红字啊?”
“呵呵呵!备课呀!没有办法的。谁让我是小学教师呀!”我应答。
“你就是认真!来到学校已经半年了,从没看到你打过球,或者去钓鱼,别的老师都知道玩,你干嘛还那样认真?说句你不介意的话,你借调的老师,比这个中学自家老师还认真啊!”
“过讲过讲!你们也是认真!你们这些年轻人是代课教师,编制没有解决,不也是这样起早带晚地忙吗?”
何老师只是无奈地笑笑。
当时,到南港中学代课的青年人不少。学校教师有一百多人,代课老师近40人。这些代课老师,大都一边考编制,一边教学,很是辛苦。也有一些老师一边考研,一边教学,更是努力。
我刚到南港中学时,看到这群年轻人,都是很有朝气的老师,没有课的时候,他们就看书。就是上晚自习,手里也拿着一本考研教材什么的。
也因为这些人,深深地打动着我。他们没有编制,完全考学校给他们那么点工资,他们那个年龄,最是需要的是钱,他们需要营养,更需要找对象。我虽然借调,工资还能按时打到折子上,只是每个月扣除三四百元。那是因为我的编制还在小学,人在中学干,按照当时教育办规定,要自个拿出一些费用来填补编制所在的学校,也就是南港明德小学……
我知道自己讲不好,讲不透,讲不到重难点,但我真的非常喜欢初中的语文课。只要有语文课上,我都是精神焕发的样子。有时候一堂课下来,反而觉得精力充沛。我不知道什么原因,怎么就这样快就下课了呢?
只有在那个时候,我才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我一边教,一边学,觉得自己语文素养在不断地提升。每天都有新东西,等待我去学习、去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