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老师不如你”(24)
(2022-04-13 19:46:53)分类: 教育 |
辅导员老师要找到一片大的草地,好让同学们歇息。孩子们背包和手中的零食要解决的。不少同学早已按耐不住地边走边吃,有的前后同学交换着彼此的小点心,品味着哪个更好吃。
“同学们,就在这儿休息休息吧!”王大队高声喊着,招呼着其他同学到那块草地上歇息。
最为热闹的时候到了。同学们三三两两席地而坐,迫不及待地拿出包里的小零食开始分享。有的龇牙咧嘴地说说笑笑;有的猫下腰在包里找着哪个零食更合口味;有的仰着脖子咕咚咕咚地喝着汽水;有的捧着桃酥在斯斯文文地品尝;还有的竟然拿着雪糕眯眼吮吸着。那是住在学校门前的小商店老板,骑着自行车拉这个雪糕箱子,一边骑一边向春游学生兜售着奶油大雪糕。灵活的孩子,早已买上几支雪糕,一边行走一边吃着。你看,到现在还没有吃完呢!
“解晓东,你干嘛喝我的健力宝?”二年级(3)班的蒋明大声叫着。只见解晓东红着脸,一副窘态样子。
他干搓着手,支支吾吾地说:“我有娃哈哈,你喝吗?”显然是解晓东真诚地向蒋明道歉。
“对不起,我看见你背包里有三瓶健力宝,我没有喝过,想着用娃哈哈同你换健力宝喝。”
班主任王勤来到解晓东身边,问:“怎么回事?”
解晓东吞吞吐吐声音忒小:“王老师,我禁不住健力宝的诱惑,先斩后奏,趁蒋明不注意,从他的背包里拿出一瓶。”
“呵呵,小馋猫,你也要把自己的东西让给解晓东分享哟!”王老师说,“下回想喝要经过人家同意。知道吗?”
蒋明点点头,从自己红色书包里掏出两瓶娃哈哈递给解晓东。
解晓东欣然双手接着,说:“这还差不多!那我就不客气啦!”
他俩又坐在草地上,吃吃喝喝的。不愉快的事早已忘得九霄云外了。
“同学们,春游变成了“春吃、春喝”了!你们看是不是?不过,你们吃过的果壳、空瓶、包装袋等,都不能乱扔哟!要放到你们带着的垃圾袋里。好吗?”
“好!”一阵欢呼声。
王大队知道,在此时给同学们提醒或者训话,最管用也最有效果。他也纳闷:为什么有些话在教室里讲了好多遍,孩子们还是忘了;而在室外这样大课堂里,往往是一言九鼎呢。
“来一首歌怎么样?”王老师提议。
“好好好!”几乎是爆发。
“什么歌?”
“少先队歌!”大多数人喊着。
他们喊着的“少先对歌”就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孩子们聪明,能够猜出王大队的心理,就早早说出来。
“好吧!我来起个头!”
只见王队立正站好,挺胸收腹,张开手臂。他要做音乐指挥了。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王队的左右手。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王老师一口男中音。
春风里立马荡漾着《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孩子们越唱越起劲,大渡槽上空,飘扬着少先队队旗,响亮着少先队队歌。是王队把这次春游活动推到高潮。
当唱到“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孩子们一个个站起来,让胸前的红领巾迎风飘扬,他(她)们的声音更加嘹亮了!
歌声总是让孩子们心潮澎湃,他(她)们感到了来自集体活动的一种趣味,一种难忘,一种幸福……
“再来一首!再来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好不好?”
“好!”孩子们开始欢呼了。
是歌声,让孩子们忘了刚才的吃吃喝喝,他(她)们站得整齐,望着远方,想着把音乐课上学得的歌曲最好地表达出来。
每年的春游,孩子们走的跑的路途,比着平时上学肯定要远,但他们就是兴致盎然,甚至感到意味未尽。其实,每一年春游,孩子们都是盼望已久的心中大事。孩子的快乐很简单,我们大人或者学校往往忽视了这个简单的需求,也就是到大自然中一次旅行。春游,真的是对孩子的一次身心放松,更是对孩子的精神洗礼。
孩子乐此不疲,还能津津乐道。
哨声响起,就是各班集合队伍的时候,有的同学真的还没玩够,真的不想离开这里。
一二年级春游队伍在回校时候,仍然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带队老师走在他(她)们身旁。不过老师手里多了很多东西,那是替孩子拿着的背包或者是衣服。
一张张小红脸上好像写着:老师,我真的走不动了。
一些家长陆续地骑着车子,迎在学生来时的道上,他们是来接自己的孩子了。
其实,还有一支春游队伍,同样在按照既定的路线行进着,精彩着,快乐着。都是同一个日子,只不过一开始他(她)们是一个队伍,走了一段路,就开始兵分两路了。
那就是高年级组春游,目的鹿起山,路途遥远,情景别致。
鹿起山,距离舒城城南18公里的南港镇鹿起村境内,跨南港、舒茶两镇。山顶有一座龙泉古寺,因佛教文化兴盛,被成为舒城四大名山(春秋山、华盖山、高峰山、鹿起山)之一。
听那里的老人讲,鹿起上过去森林茂盛,植被丰茂,空气清新,风光独特,山上曾经建有寺庙99间半,可惜毁于战乱。那里有“鹿起青岚”被列为“龙舒八景”。
因为神奇,所以得名。当初我参加工作没有几天,就按耐不住激动,自己同住校几个老师一道爬过此山。
我工作的最初学校沙埂辅导区小学,就在鹿起上脚下。所以每年学生春游,我们必爬鹿起山的。
后来我才知道,鹿起山是大别山的余脉,为大别山东北部最后一座山,此山往东往北,百里无山,此山往西往南,万山连绵。鹿起山顶为双峰,均海拔330米。四周有约十条山脊,山坳(当地一般称“冲”或“洼”)里有金牛安、唐家洼、朱家岭、黑洼、西湾、老洼等自然村落。
所以,开始春游前,我们要同学生讲讲春游目的地。好让他们了解,更是刺激他们爬山的欲望。那一年,我带三年级班主任。
“‘山名鹿起壮舒鸠,叠翠奇峰夹气浮。‘这句是写的是那座山?”我问。
班上同学面面相觑,不知所云。
我提醒大家:“这句诗里就提到一个山名,也是我们这里的一座名山!”
“鹿起山!”王梓怡抢先发言了。
“对!你真棒!”
“这句诗出自明代秦民悦《登鹿起山》一诗。他可是我们舒城五里人哟!明朝天顺元年进士,官职不小哟,官做到南京吏部尚书。”
同学们更是来了兴致。
“停望只居红日下,登临已出紫云头。”我又吟出一句,“同学们,这个境界美吗?”
“好美!也是写鹿起山吧?”
“是的!‘回首青松响泉瀨,依稀时听韵悠悠。’那上面还有一个神奇的洗剑池呢!”
“我想去看看!我们去春游鹿起山啦!”焦然大声说。
同学们一阵欢呼。
整队,旗手向前,迈着整齐的步子走在南港镇大街上。
这些高年级孩子更会表现自己,抬头挺胸,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音乐课当然也在此时发挥着最大的意义。
学生们唱着《中国少先队队歌》,个个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一二一”步子正点到位,惹得街上做生意的大伯大妈歇着手中活儿,站到路边看。
“真的像模像样,中心小学的孩子就是不一样!”有个人在赞叹。那是南沙路边新华书店余老总。他的女儿就在三年级,他早早把女儿送到学校,叮嘱我多多照看。他说,女儿没有爬过山,今天春游是第一次。
“不让她去,她就在家哭。说别人行,我怎么就不行?”余经理说。我不叫他老总,叫他经理倒是习惯一些。这个年代,什么人都可以是老总或者是经理,我想,就是老师的称号还没变。
我就在余经理女儿身边走着。看她劲头十足的样子,根本没事。
“余娟,你爸说你爬山不行,你有没有信心?”
“老师,不要听我爸说,我的体育成绩好!以前我爬大渡槽都是第一个冲到坝顶的。”
“那好,那好。其实鹿起山并不陡峭,只是路途和上坡路有些长。”我安慰她,也是说给其他同学听。
一路花香,那是金灿灿的油菜花。
一路歌声,那是孩子们表达幸福生活的歌唱。
一线队伍,那是几个班级学生组成的长长队伍。开始是大马路,后来是小路田埂,再后来就是山路弯弯了。
“老师,为什么此山叫鹿起山呢?”余娟问道。我们已经到了山脚下。
我知道,到鹿起顶峰还早,这这不过是与鹿起相连的老洼。不过开始走上坡路了。
“呵呵,问得好!我们可以边走边说哟。小心脚下的碎石。”我善意地提醒着各位同学。
“关于鹿起山传说有三种:一种是说曾经有位名僧,走过鹿起山,看到一头梅花鹿起跳于山中丛林里。于是突发奇想,称此地为鹿起山。这个典故出自南宋地理学名著《舆地纪胜 岳山图跋》。”
“好神奇哟!老师知识好渊博!”不知哪位同学称赞我。
“第二种,倒是更加神奇哟!”我说。
“老师快说快说!”余娟等不及了。
“第二种是,很早地传说,此山不仅有神鹿,还有麒麟呢!所以此山取名‘鹿和麒’二字,就叫做“鹿麒”,后来演变为“鹿起”。
“那我们今个春游,是游神山啦!”这回是班长李诺函的在叫。纯正而甜美的嗓音。
“老师,还有一种呢?更神奇吧?”魏雪菲开始发问了。她就走在余娟的后面,同我很近。
“呵呵,猜错了吧。第三种说法才科学呢!”我说,“第三种说法是地理说。鹿起山原名‘六起山’,此山由东、南、西、北四方共六条主要山脊向中央隆起而成,故名“六起山”。舒城土话“六”和“鹿”谐音,演化而成现今的“鹿起山”。
“原来鹿起山还有这么多文化呀!”余娟说,“难怪我爸昨晚就说,我们今天爬的山,有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