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想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挂个橘色的小V字,如今得“大费周折”了。在今天上午召开的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新闻通气会上,新浪微博首次公布个人认证流程,今后办理个人认证需要“单位证明”或认证好友“担保”。新政实行后,认证拒绝率高达70%以上。(9月5日《北京晚报》)
提供工作单位证明以及认证微博之间的担保,无疑就是对新浪微博认证提高了门槛,这种门槛的提高对于防止谣言的出现有着显然的抑制作用,但也必须看到起正反两方面的内容。从积极的一方面看,提高门槛可以将那些不符合条件的屏蔽掉,更是可以杜绝谣言的出现,因为一旦出现就可以追究到个人的信息。从消极非一方面看,提高的门槛到底是不是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那些之前认证的怎么办,一些没有职业的怎么办?等等问题。所以,唯有从正反两个方面才能厘清微博认证的“罗生门”,避免走到实名制的藩篱中去。
从实际的运作中看,即使一些加V的微博也往往的谣言滋生的土壤,因为其有着众多的粉丝量,也就相对可以造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和伤害。所以,从这一点看,对于提高微博认证的门槛无疑是正确的,可以有效防止出现这样的谣言,还可以约束加V人们的言行,即使出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去追责。但问题是,这样到底是不是会让一部分用户自动流失呢?如果真的是如此,那就走到了提高门槛的背面去了。因为提高门槛的本质任务就是增加真实性,减少网络谣言的出现,如果用户减少,这样的谣言就会转移地方啦!
对于微博认证,最早开始于2009年8月,早期针对的是社会公众人物的认证,现在是面向全体的微博个人用户真实身份的认证,相当于在微博页面亮出自己的真名实姓,是前台实名制,目前共有个人认证用户63万人。面对这63万人的规模,如果实施如此严格的认证标准的话,如果出现了减少的话,不仅不会起到抑制谣言传播的效果,那些传播的谣言必然会走到别的地方传播。所以说,这是一种没有想到“挤出效应”,对于政策的指定不得不考虑。因为网络必定就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太过于真实也就失去了其吸引力。
更为重要的是,在微博认证的新规中还存在着现实的问题,其一是那些没有职业的人希望认证怎么办,因为在微博上有很多自由撰稿人就是没有职业的人,他们是微博上的活跃分子,他们希望认证怎么办?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其二是工作证明没有办法开怎么办?其三是这些证明到底谁负责审核?其四是这些资料谁负责保管,一旦泄露谁负责,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这四个问题最为现实,也是提高微博认证门槛带来的最现实的追问。
所以,对于提高微博认证门槛,不仅需要看到起积极的一面,对于遏制网络谣言的积极方面。更应该看到起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那就是如何解决上述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极其现实,如果不解决,微博认证必将面临着萧条的危险,只能将越来越多的人排除在V之外,而这无疑正是提高认证门槛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正反两方面的解读能够让人们清晰看到微博认证带来的利弊,为微博的良性发展找寻一条正确的道路。(文/王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