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被挖眼案”需要完整缜密的证据链
(2013-09-05 07:30:47)
标签:
杂谈 |
今天,山西被挖眼案疑犯张会英的家人表示,张会英与小斌斌一家并没有赡养矛盾。张会英的弟弟张瑞华称,郭家老父亲前年瘫痪卧病在床,当时郭家三兄妹经商议后决定每家负责赡养郭父四个月。今年4月,小斌的爸爸郭志平在一次事故中摔伤了腿,当时郭父还在老大家,经过三兄妹商量,决定将郭父送到老三郭志平家照顾,老大老二每家出5000元。(9月4日《新京报》)
小斌被挖眼案刺痛整个社会的神经,不仅在于手段之惨绝人寰,更在于对一个年近6岁的小孩子下手。但是,随着小斌伯母最终跳井死亡又一次给这个案件蒙上了一层魅影。对于汾西县的警方来说,不仅面对着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更有着上级公安机关的破案压力。当嫌疑人锁定小斌伯母张会英的时候,质疑声音再次四起,但这样的质疑并没有像造谣传谣一样以讹传讹,只是在网络上提出质疑的依据,希望能够获得一个准确的回应。因为此刻,越是遮掩越是能够表达一种自信的缺失,公安机关破案的唯一依据就是证据,没有完整而缜密的证据链,不仅公众难以信服,更是给小斌及其家人造成更多的伤害。
从这个案件曝光以来,“外地口音”和“黄色头发”就成为舆论角逐的焦点,更是因为在悬赏的公告中都提及这样的特征。而最终的结果却与之截然相反,不仅没有“外地口音”,而且没有“黄色头发”。那么,对于悬赏公告里的内容,公安机关是否应该负责呢?在没有证据证明的情况下,为何就敢发布悬赏公告呢?如果群众依照悬赏公告进行举报的话,是否造成伤及无辜的恶果?这必须给出一个澄清的说辞。而在这背后,证据的缺失成为一个严重的弱点,假如人们相信了悬赏公告,最终小斌伯母被锁定就是一个质疑。这样的转变是如何传递的,需要给出一个答复,是先期的错误还是什么?
当然,面对网络上更多的质疑,更是有报纸提出四点疑问。为何小斌没有认出伯母?为何十天之后才公布?小斌的家人是否有隐瞒?犯罪动机真的是因为赡养问题吗?对于这四点质疑,公众没有理由和办法相信,唯有请公安机关给出可以信服的回答。否则,谣言四起是必然的,因为谣言的产生同样是因为没有十足的证据,在缺乏证据的条件下,人们往往就会产生疑问,而回应和击碎这些疑问的唯一利器就是证据,不仅需要证据还需要证据是完整且缜密的。首先就需要将这四大疑点给一个明确的答复,否则,人们没有理由继续下去相信,对于公安机关的公信力也是一种严重的打击和损失。
这无疑是一起重要案件,其案情理应给出积极的回应,尤其是证据的举证。从目前看,唯一的有力证据仅仅是DNA的验证,在小斌伯母的衣服上有小斌的血迹。但是,既然如此确凿的证据下,为何不将详细的经过给出一个满意的回应呢。在重大案件面前,证据是最重要的利器,无论是周克华案件、陈水总案件、赵登用案件,这些都是严重危害公共秩序的案件,如果没有十足完整而缜密的证据的话。仅仅凭借着DNA的验证,显然是不充分的。人们关心的是因为小斌的伯母已经死亡且已经下葬,这到底是不是会整出一个死无对证的结论也未可知。(文/王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