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高考状元立碑揭开教育分化的伤

(2013-05-03 08:59:19)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时评

近日,一条新浪微博在网上蹿红,引起广泛关注,网友评论如潮。该微博称:来凤县一所中学为该校一名学生立碑纪念,这名学生在去年的高考中以668分成为恩施州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校方此举是否合适?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当事学校、学生、家长、教育专家等相关各方。(52日《楚天都市报》)

翻阅中国历史,有很多极其相似的事件重叠。为高考状元立碑不是来凤县高级中学的创举,早在2004912日,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和安定门街道签订共建协议,启动了国学文化社区建设项目,内容之一就是将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历年省级状元的名字刻成碑,和国子监孔庙的进士碑立在一起。此举是为了开展状元文化的学术研究。只是在各种质疑声中不了了之。对于湖北来凤县高级中学的立碑事件,就连学生本人也觉得“压力山大”,就可见其中的荒诞之处,因为这不是别的,完全是应试思维下的延续,是应试思维的蛋。

我们看看实际情况是,2012年来凤县中学学生杨元以668分成为恩施州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录取。在碑上有这样的字句:“开创了来凤教育的新篇章,书写了平民教育的神话。”这着实让人们觉得匪夷所思,难道教育的新篇章就是只此一条路吗,千军万马高考独木桥就是素质教育的终南捷径吗?可见,多少年来的素质教育已经在九霄云外。

尽管,山区学校培养一个高考状元实属不易,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为其树碑立传的做法,是对教育本质的歪曲。我国教育改革主张“品学兼优,立志成才”,不应一味追求分数,才能和品德应该两者兼备。特别是在学生成长教育的过程后期,更应该注重品德教育。因为大凡可以树碑立传的,都是为社会做出极大贡献的人,而所谓的高考状元,其实只是在高考中成绩突出的考生而已,充其量只能说是在事业大厦的底下铺了一块基石而已,远谈不上“成就”二字。有关专家的调查结果表明,如果让状元们重新参加一次高考,或另做一套考卷,98%人不能再成为状元。如此盲目立碑,到底要宣扬什么?

对于高考状元的“炒作”,各地已经命令禁止。早在1997年浙江取消高考排名的做法;200791日,号称为我国首部有关国家教育考试的地方性法规——《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正式实施,《条例》规定,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考试机构、学校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向社会公布国家教育考试相关信息及考生成绩、名次等信息,重庆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解释说,这意味着禁止炒作高考状元。但是,禁令是禁令,炒作还在继续,因为根源上的应试教育并没有根除掉。围绕着应试教育可以出现立碑也不足为奇。

对高考进行排名,是错误的、不合理的,“高考状元”只能说明他在高考这场考试中考了最高分,并不能说明其他问题。对“高考状元”的“炒”,不免有些宣扬应试教育的嫌疑。这一“炒”,不仅容易让“状元”本身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对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极为不利,还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考录取的公平性,甚至还会能影响和制约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如果高考状元学生发展顺利还好,如果毕业之后一路平淡,如何起到所谓的激励学生的作用呢?

为激励学生,完全可以选择别的方式,比如在学校的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个篇章,更比如将该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大家分享。种种方式都可以满足激励学生的目的,但是立碑的方式有些不伦不类。因为立碑就告诉学生唯一的出路就是涌向高考的独木桥,多元化的素质教育被否定。(文■王传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