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传言-
-王传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171
  • 关注人气:1,0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有多少“赵锡永”在招摇撞骗

(2013-03-15 20:16:48)
标签:

赵锡永

国务院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2010年开始,一个叫赵锡永的人自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在湖南娄底、云南昆明、玉溪等地行骗,不少政府官员信以为真,甚至聘其为政府顾问。近日国务院研究室下发通知,称没有此人,请云南省办公厅“及时采取措施,制止并揭露赵锡永的诈骗行为”。云南各地也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315日 《南方都市报》)

像赵锡永这样的例子并非孤立的事件,早在2008年,一个冒充教育部杨处长的人就从江南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骗取一万余元。而跟这次赵锡永相似的人,两所高校竟然“愿者上钩”,乖乖就范。同样,赵锡永在招摇撞骗的过程中,很多官员尽管知道,但不敢报警。这真是一个神奇的社会。不过,继续的追问应该还有,到底还有多少赵锡永在招摇撞骗,到底赵锡永是什么人,到底是为什么明明知道却不能报警,到底是什么导致这样的“钦差大臣”事件一次接着一次发生呢?

这与沙叶新的戏剧《假如我是真的》极其相似,试问,假如赵锡永的真的呢?如果赵锡永是真的,各地的礼遇会不会变化呢?不会。这说明,现实中那些真的赵锡永就是这样的在各地活动,参加各种仪式,进入各种决策机构,冠之以各种荣誉。所以说,尽管这次赵锡永的诈骗,是假的。但不得不考虑到那些真的赵锡永们到底在做着什么,到底为各地做出了那些贡献。这也是问题的关键。因为他们并不是诈骗,也只是在各部委的各个司内做着这样的事情,而他们明显是毫无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所以,赵锡永如果是真的,他的那些所谓的诈骗行为就瞬间变成真的啦,也没有人追问,更不会有人质疑。

同时,各地之所以礼遇赵锡永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各种机构的设置是不是太过于冗繁了呢?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国务院竟然会有这样的机构,越来越多的机构设置让普通的人眼花缭乱,更让各地的官员也应接不暇。于是,当出现几个赵锡永这样的人物的时候,人们的第一反应竟然是以为假的事件是真的,因为机构太多了,都不能在网络上查询到。假作真是,就搞不清楚了。赵锡永的招摇撞骗正是钻了这样的空子,一者是机构太繁杂,二者是信息公布不及时,机构的组成人员并没有进行及时公开,所以出来这样的赵锡永也不足为奇,当地不敢报警也顺理成章了。

赵锡永这样的人出现是有着源头的,那就是机构的冗繁。试想,为何没有人敢冒充第一把手呢?因为第一把手的信息能够让整个社会知晓,而司长之类的官职因为太多太多,就无所顾忌了。当然,我们可以继续追问到底还是多少赵锡永在招摇撞骗,但是,这样的人背后不仅仅是招摇撞骗这么简单,而应该考虑如此情况出现的根源难道不是机构设置太多太复杂的结果吗?而赵锡永本人的身份缘何还在犹抱琵琶半遮面呢?这是是一个神奇的追问。(文■王传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