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浮生记》:爱情不仅是生活的调味品

标签:
《北京浮生记》伊北文化 |
分类: 书籍评论 |
在市场经济高歌猛进的时代,在物质社会欲望横流的间隙,爱情的价值何在,在与物质相提并论的时候,到底爱情与物质孰轻孰重?这是横亘在婚恋生活面前一个鲜活的话题。至此,伊北新作《北京浮生记》便给予了自己的思考和答案,这部有着《北京爱情故事》一般关注北漂都市男女精神状态的力作必将引起业界的轰动和世人的关注,在被贴上“80后”男女、北漂等标签的结局又将会在“80后”的集体回忆中获得新的解读。
书中的人物远非复杂,三对男女之间有着各自的命运安排和生命路线。夏夏和立冬、千里和志刚、婵娟和毅然无疑都是典型的工薪族代表,在他们身上有着相似的东西,那就是对于理想的追逐和梦想的渴望。但是,在现实的无情挤压下,那些原本理想的火花早已散尽,留下了赤裸裸的生活本身,那些原本在爱情童话里存在的美妙感觉成了茶余饭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点滴声音。当爱情渐渐在婚姻中模糊了视线,那么,原本由爱情基础构建起来的完美的城堡也开始渐渐出现了裂缝的痕迹,此刻最需要的乃是及时进行补充营养成分,这种补充不是别的,正是爱情本身。因为,爱情远非仅仅是生活的调味品,在婚恋的世界中爱情的存废关系到婚姻的质量本身。这就是为什么在夏夏走后,立冬最终的那封请求其回来的真正原因,因为在婚恋的世界里,没有爱情不行。
无论是志刚和千里从大学开始相爱,为结婚,二人欺骗千里的妈妈说在北京买了房,后来谎言被揭破。还是尹立冬承受着债务压力和感情纠葛:姐夫赌钱被放高利贷者追杀,需要他伸出援手;女朋友夏夏为投资挪用巨额公款,需要他来填补窟窿;姐姐要开麻辣烫小店需要他来筹集开店资金,以及马婵娟和蒋毅然是青梅竹马的情侣,婵娟学业顺利,被保送研究生的同时又得到大公司高层的职位,风光无限;而蒋毅然考研失利,找工作困难重重,最后找了个底薪也不体面的工作。这些真回应了书的题目“浮生”的意义,浮生者,漂浮着的生命也。同样,也映衬了“北漂”的意蕴,在浮世之中,人变得如此渺小,而跨越难关、维持婚恋、保鲜情感,依靠什么?答案无疑就是爱情本身,即使在物质极端匮乏的时刻,爱情也不应该成为稀缺品更可以说成是稀世珍品。
尽管,书中人物如夏夏所言,“结婚不买房,就是耍流氓。”这些物质社会的买卖关系皆来自于外界社会,身处其中,不能不接受,但需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问:在获得了物质的时候,精神世界还好吗?在婚恋中要经常问:爱情还在吗?即使爱情已经变身亲情,摇身一变没有了当年的影子,但其内核应该还在,那就是从深深爱着的人心底深处凝结成的一种责任感,一种“若非死别,绝不生离”的决绝。
描写北漂的情感故事可能很多,如廉思写出的《蚁族》,专门关注大学毕业生聚集现象。其实,《北京浮生记》更能够直观立体呈现那些人,那些怀揣着理想的年轻人在北京这个偌大的城市里苦苦挣扎寻找出路的众生相,他们不断在物质中挣扎,希望获得更体面的生活;他们不断在爱情和与欲望中焦灼,希望突出重围。他们有着一颗原本善良无比的心,有着惺惺相惜的深厚情谊,面对现实世界的无情挤压,用著名歌手刘欢的一句歌词说,那就是,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其实,诸如书中三对主人公呈现的那样。爱情,不仅是生活的调味品,它应该是生活的必需品,因为没有爱情的生活必然是没有味道的,也是没有动力支撑的。爱情可以使得两人合力,其利断金,同样也可以创造出绮丽的物质世界。这才是伊北在书中要表达和描述的主题所在。(文●王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