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罚单”背后的监督意识
(2013-01-05 20:29:01)
标签:
人民罚单监督意识长沙警车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1月3日,湖南长沙网友刘先生在一辆涉嫌违章停车的警车上拍到一张手写“违法行为告知单”的纸条,这张纸条模仿交通部门开具的罚单格式,该纸条随即受到热捧,被网友称为开给警车的“人民罚单”。昨日,长沙警方回应称,警务督察部门已介入调查,将尽快公布调查结果。(1月5日《新京报》)
给警车开罚单被戏称“人民罚单”背后透露的是公民社会里,公众监督意识的增强,这本身应值得鼓励。公民对于公权力行使过程中的有效及时监督能够保证其运行的公开、公正、透明,保障权为民所用,而非公权私用。尽管,“人民罚单”看上去颇具无厘头的喜剧性效果,但传递的信息却是严肃认真的,它警示每个公民不仅要关注自身的生活,更需要积极关注公共事件,尤其是公共事件涉及到权力滥用之时。
一般来说,警车是指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机关用于执行紧急职务的机动车辆。如果警车是在执行紧急公务的话,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可以不受行驶路线、方向、速度和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的限制。如果警车并未执行紧急公务而随意停放,也属于交通违法行为。再者,警车还具有示范效应,应该带头遵守交通规则,更应该严于律己。可见,长沙市民给警车贴上的“人民罚单”本身要区别于是否当时的公车是在执行紧急公务,这也是问题的关键点所在。
公民对于警车的滥用深恶痛绝其实是对公权私用的集中反映,而对其张贴“人民罚单”,发泄的不仅是心中的愤懑,更是实践监督职责的体现。而这种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并非简单,需要形成“权力无小事”的观念,让权力的运行限制在法律的边界内,同时让权力的运行公开在阳光下进行。可见,“人民罚单”的出现彰显的公民监督意识的增强,这能够更加规范权力的运行,增加权力的透明度,从而让公民的权利得到充分施展。
其实,“人民罚单”的出现更是公民自身权利的发挥罢了。警车除非是在执行紧急公务的时刻才能不受约束,在正常的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要与私家车一样遵守法律对于交通秩序的规定。而一旦出现违法的行为,公民的及时举报,这种举报即使是以“人民罚单”这种形式,无疑也是对权力滥用的最好震慑。(文/王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