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冒充”本科的现实隐喻
(2013-01-05 20:53:59)
标签:
硕士冒充本科180万人杂谈 |
分类: 教育时评 |
读完武大硕士研究生,本以为能轻松找个好工作,哪知在面试时竟被一所二本院校毕业生给PK下去,这让24岁的女生王丽娜(化名)很伤神:硕士文凭啥时候起从“敲门砖”变“拦路虎”了?于是,她修改简历,在上面列明自己只是本科学历。(1月5日《武汉晨报》)
大概很多高学历的人在现实中寻找工作的时候都会遇到这种境遇,很多公司都没有过高的学历要求,只是对工作经验要求甚多。在硕士生和本科生同场竞技的舞台上,学历变成了“拦路虎”,因为公司如果录用的话会支出更多的成本。这种职业的挤压只能将高学历的人逼迫到看重学历的工作中去,比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公务员。不是说学历百无一用,只是说学历仅仅是对过去的一种证明,未来如何尚需要能力的佐证。
然而,一方面是众多的公司在招聘中要求并不高,另一方面考研的人数却在年年攀升,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拉开帷幕,据统计有180万考生参加。在如此规模的大军之下裹挟着的是莘莘学子们的一个个梦幻,他们希冀着通过读研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少部分的人会选择继续求学。学历的晋升在中国的语境下俨然已经成为最具现实意义的标识,它不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研究者而是变身为就业的“敲门砖”,学历的无限追求不再是一种高尚的事情,而是变成一种极度无奈的惯性运动,因为你不加入同样会有更多人加入到这个大军中去。
同时上演的无疑就是学历的急速贬值,当研究生们也纷纷开始应聘清洁工、挑粪工、城管员的时候,不仅促使更多的本科毕业生加入到考研大军中,更有可能的是学历本身就成为了不值钱的一张纸。这背后透露出时代的辛酸和无奈,由于整个社会并没有更多的剩余岗位空缺,每年的大宗毕业生纷纷就业就只能待业或者考研。但是,另外一方面高校的扩招正在悄然上演中,各种研究生的招生也纷纷出炉,高校俨然已经成为一个闹不住寂寞的工厂,不断产出学生作为自己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
硕士毕业了,还得降格以求,“冒充”本科生找工作。这让浪费了三年青春的人情何以堪?不是三年的硕士生涯变得不值钱了,而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在悄然变化,高校不再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学历不再是好工作的敲门砖。面对着日趋贬值的学历,不断体验着现实的种种无奈,我们每个人都变身这个浮躁社会的棋子,只能逃出被安排的战局,却陷入另一个困境。(文□王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