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身家千万的环卫工缘何引来赞叹

(2013-01-03 17:45:53)
标签:

余友珍

身价千万

环卫工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身家千万元,却要做一名月薪千余元的环卫工,要为子女们做个榜样。昨天,本报《余友珍两个身份一种本色》的报道刊发后,新华网、人民网等多个知名网站转载本报报道,数千读者、网友纷纷通过微博、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称道余友珍富贵不移,劳动本色不变。( 13日《武汉晚报》)

坐拥17套房产,身家千万元,仍旧在环卫工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工作着,这对于如今层出不穷的“炫富”事件形成鲜明的对照。当人们在赞叹其劳动本色的同时无不是对另外一些错失掉劳动本色的人的一种讽刺和谴责,而其房产多来自于集体公司的分红和“城中村”拆迁过程中的所得,不存在着权力的交易也成为被称赞的原因。当然,这件事本身还在折射新的话题,对于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处置不断积累起来新财富。

由于城镇化的推进,在进行拆迁的过程中,许多的农村人不仅实现了身份上的转变,成为城镇居民,更关键的变化是随着房产的增多而带来的财富的积累增加。而如何理性看待这些财富,如何处置这些财富就是一个新的课题。据报道,杭州江干区某镇自2003年以来,随着杭州城市东进步伐的加快,农民除了得到上百万元的房屋拆迁补偿款之外,还按照每人60平方米的标准分配了安置房,户均分配住房最低2套,最多4套。然而,财富带来的是赌博和矛盾的丛生。

因为城镇化的进程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强制进行的,一方面,农村或者城郊的居民并没有形成城市居民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另一方面,对于由于拆迁突然增加的财富感到无所适从。而武汉余友珍的例子正好在这个课题稀缺的间隙里填补了空白,对待财富,尤其是这种由于拆迁增加的财富不仅要理性,更需要智慧。余友珍仍旧坚持环卫工的岗位无非是给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而这种榜样的树立因为是稀少的因此变得珍贵起来,成为一种稀有的价值。

余友珍的实际行动给整个国家的城镇化也无不是带来了新的拷问,在强制城镇化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农民快速进入到市民的角色中至关重要,毕竟,城镇化并非仅仅完成物理和地理上的转移,更重要的还是要完成一种从农民到市民的心理上的转化,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亟需要理清对于财富的观念,避免坐吃山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