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对马云致歉贵在兑现承诺
(2012-12-27 20:40:36)
标签:
马云夏宝龙浙江省委书记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昨日,在2012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因为堵车迟到,会议被破例推迟了10分钟。“之前没想到这么堵。”从余杭赶过来的马云有些不好意思。省委书记夏宝龙却为此当场致歉,承诺5年后,从余杭到杭州市区只需要20分钟。( 12月27日 中新网)
应该说,省委书记对马云致歉,并声称交通拥堵问题是自己的问题。这一点,难能可贵。而关键的还不在于致歉本身,而在于能够将五年内“治堵”的决心兑现成为现实。杭州被称之为“堵城”实在是与旅游城市的形象不吻合,而非杭州一个城市如此,国内多数城市都存在交通拥堵的问题,而在治理上总是存在“拓宽道路、解决拥堵;再次拥堵,再次拓宽”的怪圈。浙江省委书记的致歉态度似乎让我们看见一线希望,对于“治堵”的决心。
然而,承诺和致歉仅仅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表明高层已经充分重视到交通拥堵对于一个城市发展的弊端和软肋,这种认识并非直接指向现实问题的解决。而更大的假如在于,如果不是马云迟到的话,这样的问题会不会被重视而因此被承诺呢?公共政策的推进和进行不能因为某个人的行为而改变,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府部门理应解决好公共交通的问题,避免出现拥堵的现象。但是,很明显全国各地都没有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而无限庞大的城市群的崛起更是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交通拥堵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私家车和公务车数量的激增导致的与行人挤占资源的矛盾;有激增的城市人口对于道路资源的挤占。其实,交通拥堵的根源在于城市公共服务的提供与不断增长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之间的矛盾。一般而言,解决这个矛盾,大多数的城市采用的都是传统“扩张”方法,那就是通过不断开辟新的道路来解决。然而,这种传统的方式却往往陷入困境中。原因在于道路的扩张与交通拥堵之间的定律,增长的车辆总是高于道路增长的数量。
所以,从根源上解决交通拥堵不在于开辟多的道路资源,而在于前期的良好规划,对于城市的脉络进行合理的布局。因为城市的地理面积总是既定的,在既定的条件下,解决道路拥堵只能寄希望于规划,而这种规划的先行方针考验着整个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因为这种规划不仅是一时的方针,而需要具备长远性和前瞻性,从历史的角度上长远规划一座城市的交通设计。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承诺在五年内“治堵”的决心值得肯定,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五年之后的现实以及兑现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