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哥”走红让媒体深思

(2012-12-02 10:40:38)
标签:

芜湖

幸福哥

央视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同志你好,我们是中央电视台的。”“哦,我知道。”“可以问你几个问题吗?”“我很幸福,我很幸福。”这是 1130日上午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央视记者在芜湖街头采访时的一段视频,这段仅19秒的视频正在网上热播,“抢答”的市民被网友称为芜湖“幸福哥”(12月2 《新安晚报》)

赵本山和高秀敏在著名的小品《卖拐》中有这样的经典对白,“恭喜你,已经学会抢答啦!”。芜湖“幸福哥”的迅速走红也无不是因为“学会抢答”的结果,在问题还没有提及的时刻,便抢着回答“我很幸福”,一方面是因为出自条件反射,将央视的采访直接就与“你幸福吗?”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作为问题接受者的人们内心的焦躁心情和不愿意不乐意回答的心态。

其实,央视记者的这次采访是因为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每年的122日确定为“全国交通安全日”。记者兵分多路赴各地针对“最不能够接受怎样的交通违法行为”等问题,采访司机、行人,进行“我的侥幸心理”专题调查。结果,却遭遇到如此尴尬,不得不让媒体思考背后的策略尤其是接受者的心情。假如行人看见央视采访的时候,首先形成的惯性思维就是“你幸福吗?”、“你从哪里来?”等等能够采用神回复的问题,自然没有人会真心回答,只会抱着“打酱油”的心态来玩,如此的话,采访后的结果也便大打折扣吧!

对于任何的一起大型问卷调查或者新闻采访,首先重要的是问题的设计是不是合乎逻辑和情理,是不是充分考虑到接受者的心情和态度,如果没有进行充分考量的话,设计出来的问句将会千篇一律如“你幸福吗?”,这就难怪“幸福哥”提前回答“我很幸福”。其实,这样的回答在表明其并非真的幸福,只是对于这个问题的敷衍了事,问过了就过去了,如此而已,省得再问来问去,毫无意义还浪费自己的时间。所以,干脆回答“我很幸福”就万事大吉啦!

“幸福哥”走红之后,观众们看到必定是媒体另外的软肋,是“幸福哥”戏谑了采访者的问题,是搞笑了整个采访,而远非其他严肃的话题。如果让参与者们有了如此成见之后,各种新问句的出现岂不是也会再次遭遇“神回复”的调侃吗?问题的设计关系到采访的成败,如果不是人们关心和关注的问题,结果只能会是被敷衍的,收集起来的例子也只能是毫无价值的。这一点,作为媒体方面应该进行细致的思考才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