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频频出事背后的制度忧思
(2012-04-29 23:01:1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文】王传言
4月28日下午,湖南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院内,一女医生在自己办公室内被杀,凶手目前逃逸。据悉,被杀女医生33岁,是该医院结核内科一名医生。事发时,正在办公室值班。事发时有目击者看见凶手戴着口罩,之后迅速逃逸。(4月28日 《三湘都市报》)
医生被杀或者被刺已经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北大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一医生近日在其工作的诊室被一不明身份人员刺伤颈部。今年3月份,哈医大一院还发生一起一死三伤的恶性医生伤害案件,而在更早些,北京同仁医院一医生被刺亦引起社会关注。这些事件可谓将公众的愤懑情绪释放到了极点,而针对于此应该思考更多的是现象背后的制度忧思,而非讨论这样的事件为何频频发生,更或者讨论在这样的事件中谁是谁非的问题。
尽管,本次衡阳医院院长出来声明说近期没有医患关系也没有医疗投诉。这与哈工大医院的回应大同小异,也是强调不是医患关系导致的。其实,正是这样的回应更坚定了公众的质疑。原本,公众就没有要表达这样的意思,是医院的回应证实了这样的观点。那就是医患关系导致的。尽管,在事实上远非如此。可见,医院在回应上也应该讲究艺术,不应该急于将这样的观点表达,或者说将这样的结论下定。更不应该如卫生部部长那样回应说,哈工大医生被刺不是医患关系问题而是犯罪。他这样的回应俨然将自己看成了法官,这存在着角色的错位。
在频频发生的事故中,原本就是一场悲剧的伤亡事件,竟然在舆论中有近六成的网友表达了“高兴”的态度,这着实让社会感到悲哀。医生在中国由于直接是制度的执行者,无疑也就成了无效制度的替罪羊,公众也由此将情绪发泄到医生身上,其实这样的情绪原本就不仅仅是医生的错。但从直观上看,“看病贵”,“看病难”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媒体频频曝光的医生收回扣,收红包,乱开药等也都是事实,当公众把医生伤亡和这样的现象联系在一起,显示出对医生被杀高兴的态度也可以理解。但问题的关键是,医生在这个执行过程中比较无辜。毕竟,他们只是制度的执行者,犹如小商贩们对于城管的形象几乎是恨到牙根痒痒的程度,也出现过伤亡的事件一样。城管队员的悲剧和医生的悲剧有着相似的成分。
在医患关系上,医生和病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并且是天然的。医生占据天然的优势地位,病人却只能占据弱势地位。再者,当病人感觉不合理的时候,又没有合理的表达渠道和诉讼方式。这就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最后,医生的待遇问题可能按照阳光的标准的话并没有跟实际相符,才最终导致了其收红包等的现实,再加上医院的改革和不断改革,从非盈利的性质中渐渐开始脱离出去,给医生加派的创收指标也成为新的指挥棒。凡此种种,医生在制度上成了完美的替罪羊,他们不得不按照已经失效制度在运转,最终导致了公众的质疑。
因此,避免更多袭医案的发生,归根结底,是让医生从其医疗服务中得到和其投入相适应的经济回报,这就需要加大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并改革不合理的医疗体制尤其是医疗机构内部的分配机制。可参照社会同类人员和公务员的工资水平,结合技术等级、从业年限及服务质量等确定医生工资报酬标准,在普遍提高医务人员尤其是医生薪金的前提下,拉开分配档次,向高端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以打破事实存在的大锅饭和“多收多得”;与此同时,加大对医院和医生的监督,建立医生的执业记录和评价系统,发挥医生的行业自律作用,形成医生的名誉维护和败德惩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