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所谓书评

(2012-04-02 14:19:23)
标签:

杂谈

分类: 各地约稿

【文】王传言

书评者,顾名思义,乃对书之评论也。犹如影评,即对电影之评论一样。迄今,豁然完成四篇书评并交至编辑手中,录用与否,尚需时间,而在写之过程中,也在敦促自己思路的变迁和文风的改进,而这四本书的作者却是同龄之人,分别是孙睿、王老板、伊北。书籍分别是《我是你儿子》、《一到三十就回忆》、《不愿说谢谢的人》、《北京浮生记》,相对应的我的书评题目分别是《中国式的父与子》、《用回忆温暖你我》、《抽空和自己的内心谈谈》、《爱情不仅是生活的调味品》。字数分别是千字左右。

有的书已经出版,如《我是你儿子》和《一到三十就回忆》,其余两本仍未出版。而我所观之书乃电子版本,是从编辑手中传递出来的电子版书籍。在与编辑沟通的过程中,她说收到过不少的书评,都流于读后感的俗套。于是,在我遍查如何写好书评后。终于得出结论:书评的文体应该包含读后感,前者是对于书籍内容、形式、作者、影响等立体式的评价,而后者多局限于对内容本身并充斥主观色彩。此刻,豁然想起往昔的影评时代,我之于对电影的评论也无非是多局限于内容也,而局外人尤其是文学院的同学却对此深谙此道,他们的评论如小妙和小弓者,我由衷感叹,自愧弗如也。

在书评的道路上,在阅读着电子版书籍的岁月里,在不断有了灵感就叫的时刻,如此难得之机会乃是一种上天之恩赐也。从时评中锻炼出了影评和书评的路子,而最为可贵的是这样的书评不是自己主动送上门的,而是由编辑主动来约稿的,尽管用还是不用,是另外一回事,但约稿与否乃是更另外的一回事。

在书写的过程中,明显感到每一篇评论会深深受到作者文风的影响,比如王老板的《不愿说谢谢的人》,其气势、其犀利、其讽刺都一股脑儿出来,让人不得不怀疑此人是不是真来自于80后,即在书评的写作中文字会受到作者本身文字的影响,他的文字牵引着你的文字,文风也顺带着拉起一条线。尽管如此,影响是有的,也非决然如此。因为要模仿和模拟是困难的。就个人而言,尽管写过诸多针砭时弊的时评,写过诸多讽刺意味的影评,但最多的或者说文字深处流淌的应该是温情脉脉的暖流,从上述这四篇书评的题目就可以窥见一斑。

书评曾发表于《深圳特区报》《新华书目报》《齐鲁晚报》《江海晚报》《江阴日报》《浔阳晚报》《承德晚报》等,而影评几乎颗粒无收,要硬是说收的话应该是N年之前在《姑苏晚报》上发表的对电影《海角七号》的评论,仅此而已。可能,编辑们对于我仅仅关注于内容的评论嗤之以鼻,更可能是自己写影评,多是贪图一时之快,仅仅是有感而发,也未可知。书评能有如此成绩,能收到如此成果,说是偶然因素吧也是妄谈,只不过沾了点豆瓣的光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