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政府“造节”背后的“政绩焦虑症”
(2011-08-15 11:27:58)
标签:
瑞昌市龙虾节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政府“造节”背后的“政绩焦虑症”
文/王传言
江西瑞昌市,一个紧邻长江、隔鄱阳湖上百里、只有13.8万人的小城,不产“鄱阳湖龙虾”,却耗资600余万元大张旗鼓办起了“首届鄱阳湖龙虾节”,结果,想造势却“肇事”,200多人参加龙虾宴导致急性肠胃炎入院治疗,百姓怨声载道。( 8月14日 新华网)
瑞昌市的龙虾节可谓地地道道的“造节”,龙虾节之于瑞昌市几乎八竿子打不着,既不是鄱阳湖龙虾的产地,也不靠近鄱阳湖。但是“首届鄱阳湖龙虾节”还是仍旧上演,只是结果不是很好,没有料想到有这样的结果出现罢了。那么,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造节”运动背后掩饰着的是什么呢?不是别的,正是政府部门的“政绩焦虑症”在作怪。
政绩,作为一个地方政府考核的重要内容。其考核的数量和质量应该是统一的,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过分注重其数量的指标,忽视了其质量的提升。一个重要的现实就是,地方政府在发展的过程中过分强调GDP数量的增长,而忽视了民生质量的提高。诸如这样的“首届鄱阳湖龙虾节”活动就是地地道道的过分追求政绩,而且是数量上政绩的突出表现。当政绩变成一个地方官员日夜思量的指标的时候,各种不择手段的方式都会遍地开花。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贫困县出现的山寨中国馆、山寨悉尼歌剧院、山寨鸟巢等等。其实这些山寨的东西跟“造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数量上追求GDP的增长,而不是关注民生的提升。瑞昌市仅仅是一个县级市,这巨额的600余万元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如此浪费的“造节”之后,不就是一场穷折腾吗?鄱阳湖龙虾节也不会降落在瑞昌市,还劳民伤财。须知,这些资金的投入可都是财政收入,那可都是纳税人的钱财呢!
尽管,在具体的事实中,瑞昌市的领导说,瑞昌市这次仅仅是参与协办。但整个过程丝毫不能掩饰其背后的真实目的。早在今年的6月,瑞昌市政府就在钓鱼台国宾馆内举行新闻发布会进行前期的宣传和造势活动,可谓是处心积虑。完全不像是一个仅仅“协办”的立场。且不说那些中毒住院治疗的百姓们心中的感受,但就是挥霍掉600余万元的豪迈手段就足以让人心寒。
瑞昌市的做法无非就是希望将“首届鄱阳湖龙虾节”举办成功,借助这样的“节”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的经济。但是任何“节”的形成应该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等等诸多的因素,远非仅仅通过“造”就能够成功。当政府部门不关注民生的改善,而希望依靠这样的“造节”活动来带动经济发展的时候,一方面走入了脱离实际的错误路线中,另外一方面也陷入了过度的“政绩焦虑症”之中不能自拔。
地方经济需要发展,但真正的发展需要是健康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可持续的发展。不是依靠种种“造节”进行的发展,这样的发展仅仅是种“政绩焦虑症”在发挥作用,靠这样的发展,任何地方的经济就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