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起iPad别做我学生”折射的价值观惹人深思
(2011-07-20 09:59:07)
标签:
杂谈 |
“买不起iPad别做我学生”折射的价值观惹人深思
文/王传言
日前,上海海事大学一名英语教师的微博引起关注,“每位学生购置一台iPad,如果你没钱去赚钱买。如果你暑假两个月赚不到区区四千元,你不适合学金融,也没必要做我的学生。”这些话很快引发争议。18日,该教师表示“有些后悔”,不过他表示,这些话只是建议而非强制,高要求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7月20日 《城市晚报》)
就在三个多月前,北师大教授的一番言论也曾经引起舆论界波澜,“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一个是4000万的言论,一个是不买iPad就别做我学生。对于学生的资格提出如此高标准的要求所折射出来的价值观着实让世人感到惊讶,因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的价值观仅仅跟金钱和物质挂钩的时候,可以想象这样的学生在社会上会不会有真正的担当,可以说,这无疑就是教育的失败。
尽管,上海海事大学的这位金融英语教师对自己的言辞进行辩解,说这样的行为仅仅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和“统一金融业的着装”。但是,这样的要求对于一个仍旧在校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过分的要求。因为学生时代仍旧是消费者,不能否认有的学生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赚取必要的钱财,但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如此。按照这样的逻辑,为了统一够购买着装,学生们的心思已经不在学习上。那就是一种南辕北辙和教育的舍本逐末行为。因为高校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而不是尽快将学生输送到社会上去。
北师大教授的言论和上海海事大学教师的言论都惹人深思,在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原来的很多属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价值观已经土崩瓦解,但是属于成熟的市场经济时代的价值观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个时候,这样的诸如要求学生年薪4000万,要求学生必须购买iPad的言论就会甚嚣尘上。这样的价值观背后乃是我们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一种价值缺失的表现在高校中的反应。要从根本上治疗这样的价值观非得从市场经济本身出发不可,尽管,市场经济可以带来经济的飞速增长,但是,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却远远没有跟上,出现了脱节的现象。
有鉴于此,当社会上出现这样的言论的时候,我们没有必要去苛责北师大教授和上海海事大学教师为何语出惊人。因为这仅仅是社会转型过程中,价值观缺失的极端表现。既然仅仅是一种表面的现象,那么,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乃是其本质的东西,那就是必须从规范市场经济的运行体制上入手,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观念这才是最根本的。否则,仅仅去苛责言论的发出者是一种找不到病根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