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村大学生减少暴露深层矛盾

(2011-06-27 14:21:42)
标签:

光明日报

杂谈

农村大学生减少暴露深层矛盾

王传言

日前,本报刊发了读者来信《农村新增大学生为何越来越少》,探讨了农村孩子受教育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对此,记者对全国各地30所高校数千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与读者来信强调的问题一致,新增农村大学生总人数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一现象还因大学所在地域、学校综合水平不同有所差异。在一级城市重点大学中,城市学生普遍多于农村学生,而在地处二三级城市的普通大学,农村大学生人数普遍多于城市。( 627日 《光明日报》)

农村和城市在大学生的比例中占据两席,这样的分类本身就是一种二元思维的约束。将中国的城市和农村天然割裂开来。而农村大学生在大学中的比例减少的现状本身不难看出,随着中国高考总人数的参与人数上看就能发现端倪。即从总量上的减少看,农村学生参与高考的绝度数量就是少的。而这直接导致在录取的过程中农村学生的减少结果。面对这样的现状,其背后揭露的必定是深层次的矛盾。这些矛盾本身不属于教育本身,有的却是更加深层次的揭露出中国在从计划经济想着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阵痛。

从高校费用上看,目前,一所高等院校的四年费用至少需要三万作用。假如是在一个贫困县,一个几口不吃不喝干活十年也就有这样的钱财。成本约束上根本制约了农村大学生的报考数量。很多农村的人为了让孩子读书不得不倾家荡产,砸锅卖铁。关键是当这样的高投入投完之后却不能很快获得补偿。即当我们的社会出现一种“毕业即失业”的状况时候,众多的农村大学生或者说农村的学生和家长就不得不望而却步。不得不说,是高等教育的产业化高收费让很多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学生想上学却不敢上学。面对高等教育的费用节节攀升的状况,国务院于2006年秋季也曾经发文要求高校五年内不得涨学费。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还是存在很多高校在不断提高学费的额度,这样就将更多有些的学生排除在了高校之外。

当然,国家仍旧有各类奖助学金的政策或者入学的“绿色通道”等等来帮助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进行减压。但是,这些奖助学金和“绿色通道”政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不少家庭的压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奖助学金的发放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悖论,比如有的高校出现了“投票选举贫困生”的悲剧。这就说明这样的资助政策并没有得到完整的落实,而在现实中走向了政策制定的反面。高校的那些勤工俭学的岗位有的时候也并非就是贫困生获得,凡此种种都在表明高校的政策是步步将农村大学生排挤出大学的门槛之外。

从教育公平上看,公平在概念上应该包括着结果和机会两个方面。在教育领域,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教育不公平已经越来越明显。在城市里,教育资源的丰富性根本没有办法跟农村进行简单比较。在基础教育上的不公平发展到高等教育领域。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当接受完基础教育之后,农村的学生跟城市的学生在面对高考的时候已经是不公平的,高考这样的选拔政策本身就是一碗水端平的。但是,这碗水本身就有意向着城市学生发生了倾斜。即使当农村学生进入高校之后,由于前期的不公平在四年之后面对着就业的考量的时候,同样是不公平的待遇。如今,找工作就是“拼爹”的过程,众多的农村学生已经被远远抛在了后面。这本身不是教育政策的失误,背后乃是中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结构性矛盾。这样的矛盾显示着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中,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样的差距通过农村学生的不断减少表现出来。可以说,正是农村学生不断减少的表象解释着其背后城乡之间的差距之大已经到了不得不进行弥补的时刻。

在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根本没有直接面对企业进行必要的市场选择。而仅仅进行着基础教育的灌输方式。可喜的是有的高校正在接受这样的挑战,无论是南方科技大学还是有着“中国服务外包第一校”之称的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都开始积极努力。这让我们看见了一线曙光。其实,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高职教育,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就业。假如没有最终的就业就没有所谓的教育成功。而目前很多高校的就业率水分很高。而受到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毕业生尤其的农村大学生毕业之后面对这样的状况,自己初中或者高中的同学在工作了几年之后已经跟自己不是一个起跑线上了。他们本身已经开始了赚钱的过程,而大学四年之后赚钱的标准并没有自己原来的同学高。这样的差距本身就说明农村大学生是一种“不划算”的高投资,自然这是农村人的观点。也是市场经济的观点直接导致的社会影响。

由此可见,要重塑农村孩子的大学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至少需要三个方面的努力。首先是高校的费用上,要减少或者加大对农村学生的补助进程,并且需要将这样的过程真正落实到实处。其次,在教育公平上,维持教育资源的相对公平性。在城乡之间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最后,在就业领域加大对于农村大学生的倾斜力度。其实这些过程本身是教育领域之内的事情但是其揭露的却是教育领域之外的社会现实,那就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以及社会稳定大局的问题。

 

刊于6月28日《西安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