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代步工具

标签:
文化电车图片 |
分类: 生活传记 |
我的代步工具
田舜卿
记得我大概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家里的永久牌自行车,南方人也叫单车成了我的玩具。
一开始就是推它,要不就一个脚踩在踏板上,一个脚在地上向后蹬,滑行,好玩,还有运动的感觉。那时身材不是很高,那个三角架上方的大梁太高,不敢跨在上方滑行单车。能滑行一段距离不倒,稳了,就试图将另个腿叉进三角架中,去踩踏另一个踏板。有一天,终于可以歪斜着踩踏单车行走了,小孩骑车就在乡野道路上跑开了。那时有多开心,会“骑”车了。
长大一点,能在单车座位上骑行,也就能够真正把家里的单车作为代步工具使用。过去的永久牌自行车,皮实,本身很重,脚蹬起来也重很多,不像现在的自行车轻多了。
骑车技术的提升,与我在海口的农垦医院生产队居住时的练习很有关系。在近似荒野,又没有那么多荒草的林间穿梭,技术不行可不行。小学时候的骑车环境,不敢上路,又没有很大的广场,只能在林间小道和林间穿行。后来,就能在旱地田间的隔林带穿梭自如了。
用这辆自行车,不断刷新骑车的记录。一人敢带多人,越走越远。海口市区离住处也有就不到10公里的路程,慢慢地也敢去了。别看就这点路程,有一回,去市里玩,只带了1块钱,买了个笛子花了6角钱,再花在别处几角钱,回来不够1角2分了。我觉的路程不算很远,走一走又何妨!?这一走,可把我累着了,我才知道对小朋友,路远是很麻烦的。所以,能骑车去市里,真怕累着。后来发现还行,没什么感觉就回来了,能自行走远路了。只是中小学时候没有那么多的心思去游玩,骑车没走过更远的路程。
八十年代拥有了属于自己一辆云南产的杂牌车,标牌是大公鸡,应该是金鸡牌,假凤凰。制作不是很精致,但重量轻了一些,工作中一直骑着它当代步工具。经历了至少二十几年的时间,它跟随我一直到新世纪的2000年后下岗。用它,我曾在邢台太行山的工厂居住地到市区的25公里的距离,连续上午骑行一趟,下午骑行一趟的往返路程,至少100公里。最后,我处理它时,就只有一对好内外胎实惠可靠,有价值。不过当时也很伤感,毕竟它对我有功,应该留下纪念,只是没有地方储存没办法。对人要是这种待遇,简直太不是人了!
后来换过好多辆各式自行车,许多变成现在式的轻型类型,不结实,不耐用,就是重量轻。这个状况一直到2010年之后。
2015年10月,采购了第一辆自己的电动两轮车。多亏有了电动车,我才能在十几公里外上班。骑自行车上班得累死。
还没骑几年,2018年底采购了一辆四轮电动车,德瑞博的慢车。本想用它带老人出门方便,老人没享用上。购买低速车是有原因的,老了不愿意开快车,但还是办理了驾驶证,C3本。后来这个四轮车就成了自己的专车。
用这辆专车,我能跑到南面30公里远的沙河上班,还很经济,百公里才花3~4元钱。这钱可与我那几十年前的一块钱不能比,没那么多。
这辆小电车,冬天虽有加热器加热功能,哪舍得费电使用,降低行车里程,车内虽有点冷,但比起两轮车,感觉好的多。热天感觉也是一样,比两轮车就是舒服多了。主要对老人行车还是安全。不上高速路,又是轻车,对人对己都好。我开这样的车,至少再过十年没问题。
……
2019年07月05日 星期五创建,
后续2024年12月31日Tuesday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