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长廊】从三部电视剧中找寻“八零后”内心世界的变迁(二)

标签:
影评还珠格格2 |
分类: 影音长廊 |
“别离”《新娘子传奇》数年后,“八零后”们又迎来了可以说是第二部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的电视剧,我想不必说,很多人也能猜到它的名字。不错,就是小燕子、紫薇、《还珠格格》。尽管至今我仍认为这是一部“俗不可耐”的电视剧,也认为我“沉醉”这部电视剧是一个“不解之谜”,(确切的说,只有“骨灰级”的“还珠迷”认为并不出色的第二部我才有一点发言权。)但如今回想起“结缘”这部剧的前前后后,的确有一些“必然”在里面。
在一个全民“还珠”的年代,即便一个再“超凡脱俗”的人,也难以摆脱的世俗的“干扰”,更何况这个“干扰”是与人们距离最近的媒介——电视。生活中,当周围人谈论的都是“格格”、“阿哥”时;当打开电视,又是“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时。面对如此情形,我无奈被“还珠”了。
但其中真的只有“无奈”吗?难道里面就没有一点“主动”的倾向吗?从“社会学”的角度去回想这件事,我真的不知应从何谈起,因为我并不是完全被他人对“还珠”着迷的所左右。因此就不妨浅浅地转向心理学和生理学吧!
我没有接触到《还珠格格》的第一部(尽管“骨灰级”的“还珠迷”认为这才是“还珠”系列的登峰造极之作。),可能那时我还有一点“抵抗力”;但当第二部上演时,我刀枪不入的“高洁的心”终于“不攻自破”了,那应该是小学毕业的前一年。处在如此一个年龄段的人,心智等各方面发生着改变,“成人化”已经从“思想界”慢慢转向身体和心理。当再面对一部部客观存在的影视作品时,在选择上,与“新白娘子传奇时期”有着迥然不同的境地:如果说“新白娘子传奇时期”我们看的是“热闹”,那么“还珠格格时期”,我们看的就是“门道”了。这里的“门道”,自然就是俊男、靓女,他们独具一格的气质魅力以及他们之间缠绵复杂的情感纠葛……(当然,这些“门道”在成年人看来仍是“小儿科”,但相对于《新白娘子传奇》中神乎其神的“大法、招数”来说,还是有些许的进步的。)最近看了一篇关于《还珠格格》的评论,其中提到了几点它之所以能取得高收视率的原因,其中琼瑶剧“老生常谈”的模式套路是当仁不让的因素;此外,人物性格的自然、率真、“颠覆性”、崇尚自由、不拘一格等契合了处于青春期青少年的内心;当然,还有“娱乐精神”在当时文化语境下“大刀阔斧”地前行等。我想当时的我们谁也不会将这部剧如此的“理论化”,但这些“其一”、“其二”、“其三”确实在悄无声息间对我们的成长产生着能动影响。《还珠格格》中的人物有上述性格是不争的事实,因而那篇文章的作者完成了从心理学角度的阐述,位于较感性层面而言有着更深的层次。因此我的“随波逐流”只能归于青春期独特的心智以及荷尔蒙的“功”了,但当时我无法意识到这一点,因而存有些许的“疑惑”。但能与“小燕子”等为伴是幸运的,因为这顺便完成了一次对EQ的检测。当然,在印证了情商“还算正常”的同时,我们也在不知不觉间与童年说再见,可以说,《还珠格格》(前两部)见证了“八零后”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要飞跃,它见证了“八零后”童年生活的最后时光,也“注目”着“八零后”告别童年,走向青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