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978年8月底,我们来自东北考区的新生,共二十余人,乘坐哈尔滨—上海的直快列车,经过36个小时拥挤、燥热、困乏及一路伴随始终的扑鼻的汗臭,终于到达我们就学的城市—上海。
出了站台,一进入到上海西客站的广场,我们就被包裹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近处,不时有东张西望的旅客寻找路径;远处,不时有呼儿唤母的路人匆匆而过。而我们这些当年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新生,则紧紧地聚拢在一块狭小的区域,紧张而认真地看护着各自的行李(包括被褥、床单、肥皂盒、毛巾、一两条内裤、二三件洗换衣服、三四个苹果、四五个在火车上未来得及吃完的煮鸡蛋)。
几个年纪较大的同学开始研究学校的地址,面对火车站林立的公交站牌,怎样也没找到“汾阳路”的字样,而大多数没出过远门的同学,则露出一脸茫然而无助的表情,过惯了一琴一谱生活的我们,十足感到了大千世界带给我们的不便。
不远的地方,一小队排队的人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一打探,原来是等候出租车的。那时上海的出租车,全部是上海牌卧车,一想到从家里带的那点钱,还缝在内裤的里侧,我们便决然地拒绝了出租车的诱惑!
我试探着往远处走走看看,很巧碰到几辆三轮车,车夫正在抽着烟,山南海北地聊着。我试着问他们:到汾阳路多少钱?回答:两人一辆车,两快!我迅即用我当时年轻而反应迅捷的头脑一算:我靠!平均每人才一元,太适合我们的消费啦,坐!
一行九辆三轮车组成的车队,迅速在上海西客站形成,我们也各自放好行李后,畅然地坐在车上,看看头尾的同学确认无误后,车队悄然起行。
我坐在车队的第一辆,和我同坐的是声乐系的何爱秋,那时年轻的何爱秋,绝对是个沉鱼落雁的美女,虽经过两夜一天的长途旅行,竟然还是那么出水芙蓉般的靓丽。遗憾的是,因何爱秋年龄比我大,所以我的肾上腺素一直平静。
行至苏州桥,上坡的路,车夫实在蹬不上去,我们男同学都跳下车帮助推车。渐渐的,我们车队进入到市中心,路上的行人纷纷驻足观望,惊叹这连绵几十米的车队如何出现在上海这个大都市的街道,车上又坐着何等物品?
车队缓行,傍晚的微风吹来,一扫火车上的燥热,出了好多次的热汗,也渐渐地风干了,皮肤便有了爽滑感。心情愉悦的我们,开始畅聊,话题无外乎生活、理想、前途、未来。
车队徐徐转弯,骑行上一条新路。突然,后车有个同学大喊:维海路!我扭头冲他大叫:别他妈丢人了,那个字念“淮”!这是淮海路!
当我们到达学校的时候,正值学校的下班时间,师生们对这个不期而遇的车队,大表惊奇,或纷纷议论,或掩口而笑。在他们惊奇而感到好笑目光里,他们也让这段轶事在学校流传了很多很多年。
后来,上海的同学告诉我们,坐上海牌卧车,从西客站到学校,只有一快八毛钱。更让我们悲愤的是:一快八毛钱的上海牌卧车,可以一次坐四个人!
嚓纳!!!
出了站台,一进入到上海西客站的广场,我们就被包裹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近处,不时有东张西望的旅客寻找路径;远处,不时有呼儿唤母的路人匆匆而过。而我们这些当年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新生,则紧紧地聚拢在一块狭小的区域,紧张而认真地看护着各自的行李(包括被褥、床单、肥皂盒、毛巾、一两条内裤、二三件洗换衣服、三四个苹果、四五个在火车上未来得及吃完的煮鸡蛋)。
几个年纪较大的同学开始研究学校的地址,面对火车站林立的公交站牌,怎样也没找到“汾阳路”的字样,而大多数没出过远门的同学,则露出一脸茫然而无助的表情,过惯了一琴一谱生活的我们,十足感到了大千世界带给我们的不便。
不远的地方,一小队排队的人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一打探,原来是等候出租车的。那时上海的出租车,全部是上海牌卧车,一想到从家里带的那点钱,还缝在内裤的里侧,我们便决然地拒绝了出租车的诱惑!
我试探着往远处走走看看,很巧碰到几辆三轮车,车夫正在抽着烟,山南海北地聊着。我试着问他们:到汾阳路多少钱?回答:两人一辆车,两快!我迅即用我当时年轻而反应迅捷的头脑一算:我靠!平均每人才一元,太适合我们的消费啦,坐!
一行九辆三轮车组成的车队,迅速在上海西客站形成,我们也各自放好行李后,畅然地坐在车上,看看头尾的同学确认无误后,车队悄然起行。
我坐在车队的第一辆,和我同坐的是声乐系的何爱秋,那时年轻的何爱秋,绝对是个沉鱼落雁的美女,虽经过两夜一天的长途旅行,竟然还是那么出水芙蓉般的靓丽。遗憾的是,因何爱秋年龄比我大,所以我的肾上腺素一直平静。
行至苏州桥,上坡的路,车夫实在蹬不上去,我们男同学都跳下车帮助推车。渐渐的,我们车队进入到市中心,路上的行人纷纷驻足观望,惊叹这连绵几十米的车队如何出现在上海这个大都市的街道,车上又坐着何等物品?
车队缓行,傍晚的微风吹来,一扫火车上的燥热,出了好多次的热汗,也渐渐地风干了,皮肤便有了爽滑感。心情愉悦的我们,开始畅聊,话题无外乎生活、理想、前途、未来。
车队徐徐转弯,骑行上一条新路。突然,后车有个同学大喊:维海路!我扭头冲他大叫:别他妈丢人了,那个字念“淮”!这是淮海路!
当我们到达学校的时候,正值学校的下班时间,师生们对这个不期而遇的车队,大表惊奇,或纷纷议论,或掩口而笑。在他们惊奇而感到好笑目光里,他们也让这段轶事在学校流传了很多很多年。
后来,上海的同学告诉我们,坐上海牌卧车,从西客站到学校,只有一快八毛钱。更让我们悲愤的是:一快八毛钱的上海牌卧车,可以一次坐四个人!
嚓纳!!!
前一篇:祭奠我的叔叔杨振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