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理明说】“人大刚子”出圈“圈”出治理新高度

(2025-09-10 15:41:53)

“人大刚子”出圈“圈”出治理新高度

刘文明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官方账号发文确认,小红书账号人大刚子确系该校党委书记张东刚个人账号。他不仅自己入驻小红书,还在人大校内工作群中建议,各部长、处长亮明身份、立马下场、及时回复、快速解决(问题)!这样,与我打好配合!经过这两天的热烈互动,人大刚子评论区变成学生许愿池,部分意见已经得到整改落实,账号粉丝数正以惊人速度猛涨。910日《南方日报》

亲其师方可信其道、受其教。谁都会天然偏爱“距离感”之人。但学校治理中,就是有人满足于“坐在办公室看报表、开会议”,对师生真实需求视而不见或者反应“慢半拍”;有人习惯“层层转发、层层批办”,把“完成流程”当作“解决师生问题等。“人大刚子”却一反常态,直面师生,客套,也无居高姿态,让师生轻松吐槽坦诚反馈。这种“放下身段”的直面沟通方式,让师生感受到被尊重、被看见,自然愿意敞心交流当校领导从刻板印象中“会议上的名字”“文件里的职务”转变为能在评论区互动、及时回应诉求的“身边人”,治理“温度”瞬间可以触摸感知彼此距离随之拉近,沟通效果立竿见影。

实际上,学校精细治理的逻辑起点不在办公室和文件中,而是在食堂餐桌教室走廊里、学生宿舍在看不见彼此的网络中。只有身体力行,扎根基层,把目光聚焦这些“起点”,才能让治理精准对接师生需求。在具体治理中,也只是各级管理者发号施令,而是以自身为标杆,率先垂范,以上率下,树立导向推动学校治理从“顶层设计”向“基层落实”。大家一起不再坐在办公室、问题“敲门”,不再推诿扯皮“流程伺候”时,学校治理便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没有旁观人、只有局中人”的巨大合力。

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师生心者方可治校兴校“人大刚子”出圈“圈”出了学校治理甚至是社会治理的新高度、催生出充满活力的治理新常态。尤其是良性的互动模式,师生切实感受到了快速解决问题的幸福感以及被重视、被看见的获得感,由此形成的双向奔赴情感联,激发出师生的热情干劲以及强大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进而构建师生校之间和谐的“情感共同体”,从而夯实学校治理基础,达强大内驱,凝聚起赋能学校发展核心竞争力

“人大刚子”走红现象的背后全社会“接地气”“良治”治理模式热切期待,是人们对好领导、好老师到好学校、好教育再到好社会、好生活的进阶追求。这种模式非常有效地打破了治理中的“层级隔阂”。因为确实还有不少诉求和意见通道在文件里,在层层转达的流程中,导致很多时候有意见建议不敢提、无处说、不愿讲,久而久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形成了一道”,彼此之间就会渐行渐远、越加生分

但愿“人大刚子”是“真性情”,是根植于仁爱之心的使命自觉,更是“长久作为”,而不是矫情作秀,一锤子买卖。也期待更多学校和单位员工能以“人大刚子”为榜样,“手眼耳脑四勤”,放下“架子”、沉下“身子”,突破“传统形象”“行政套路”,走出办公室、走进贴近师生群众,真实感受师生群众心声,行动切中师生群众需求,让“深入一线”、亲力亲为成为治理常态,让“服务师生”“服务人民”成为行动自觉,实现治理“扎根”生效、开花,从而提升治理水平和百姓幸福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