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明说】学校育人切忌精致利己主义思维

学校育人切忌精致利己主义思维
刘文明
近日,沈阳某学校60多名学生集体网购衣服,参加完学校运动会后又集体以“质量问题”为名退货退款。店主称自己在学校官网看到学生们穿着自家店铺的衣服,吊牌都没有摘,故意退货嫌疑明显。店主告诉记者,“学生们退款的时候说他们也没有办法,因为是老师强制让买的,老师让退的。”店主表示,这个服装链接因此次退货被封三个月,损失惨重。(5月6日《央广网》)
此类事件绝非仅有个案。去年6月,黑龙江一所学校多名学生网购服装,穿过之后将400多件的裙子集体申请退货退款;去年12月,山东一商家被河北石家庄某学校学生集体退回演出服。而在更早前的2023年4月,宁夏银川一学校也曾将80余套演出服集体退货;2023年6月,山西某大学学生在一家网店统一购买了一批表演服,活动一结束,学生立即集体退货。
仔细分析这些“穿完即退”“拍完即退”的学校和学生行为,背后的逻辑都是出奇的一致:学校要举办集体活动,为达到最佳效果,指导老师要求统一专业服装。但因举办部门或者参与部门囊中羞涩经费不足,师生们便想起了“歪主意”,利用“七天无理由退货”的商家承诺,打起了“吃免费餐”的算盘,干起了“活动前假装购买,活动后立即退货索要退款”的勾当。因为学生人多势众,或者因为还图“下次生意”,商家往往只能“吃下哑巴亏”,自认倒霉了事。
人以正为贵。无论是谁,起码底线要求就是三观要正,尤其不能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甚至把自“得”蓄意建立在他“失”基础上。学校和老师,本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管理者和教育者要养大境界,讲大格局,存大智慧,做大先生,以高尚的道德、正直的品行,亲身带头示范,引导学生品行养成。
立德树人与精致利己主义水火不容。回到“老师让学生退服装”案例中,如果学校在与校外商家的合作中,不仅做不到诚实守信、遵守契约,还要泯灭良知、机关算计,刻意坑蒙对方,那只会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不良不正的种子,扭曲畸化学生认知,进而让学生错误地觉得,凡事都可以钻空子、凡有便宜都要削尖脑袋去占,为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都可以不择手段,违背契约和破坏规则,漠视损害他人利益。长此以往,钱理群先生所言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便会大量孳生蔓延。
总体上看,学校和老师育人态度是积极的,育人成效是明显的。但是,“一粒老鼠屎会坏一锅粥。”个别学校和个别老师以及个别学生的不妥作为,会让教育系统蒙羞,给教育工作者抹黑。因此,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个老师,都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心记使命,心存戒律,心怀敬畏,紧绷育人弦,扛起育人旗,从育人的每一个小细节处,在育人的每一个小环节中,慎独慎微,正走正行,坚决摒弃纠正精致利己主义者思维,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导向育人,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日常管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尊自爱德行,严守契约精神,践行契约原则,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有底线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让教育赢得尊重和信任,让个人拥有良好魅力场域和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再把诚信、友善、担当、契约等宝贵精神品质带入社会、匡正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