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缝补被罩

缝补被罩
刘文明
今天是周末,上午在家换洗被罩的时候,我一下子记起了此事,立即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马上就修。
烟火人家,针线盒是一直有备的,就放在客厅的柜筒里。哼着小调,弯下腰,拉开柜门,端起针线盒,直奔房间而去。
一边走,我一边琢磨修补方案:一种办法是把卡扣的两条肩带剪下来,一扣一卡剪成一长条,调整好距离,卡扣一一对应,直接订在下面的罩里和上面的被面上;第二种办法是直接缝合两条裂断处。
第一种方案的效果,可能不会太美观。于是果断做出决定,在断裂原处直接缝合。
想好了,马上就开干。穿针引线是理所当然的第一道工序。捻了好多次线头,对准了针鼻往里戳,线头好像故意的样子,就是始终不肯进去。此情此景让我想起,我们小时候,老妈常常喊我们帮她穿针线的情景,我们三戳两戳穿好交回给老妈的时候,老妈都会大声直夸:“我的乖孩子真有用!”。
现在轮到自己,才深刻地体会到,年纪大了,眼睛花了,穿针好难。好在现在网络发达,总有办法解决。经过豆包和百度指导,逐个尝试针鼻摩擦法、牙刷辅助法之后,终于实现了“剪纸送线法”的大获成功:找来一张平整A4废纸,折叠后剪成30度锐角尖头,放线进去,线头与尖头重合微露,夹紧折纸尖头送进针鼻,看到纸尖露头,捏住一拉,大功告成。
针线功夫对我来说,算是童子功。高中上学那会儿是住校。一放假把大厚棉被子拆下来,把被里被面背回家交给老妈用棒槌清洗。开学背回学校后,用棉针手工套被的活儿,就得自己干了。
我们那代男生的针线功夫大约就是这时候练成的。其实,不光是我,我们班的住校同学,套杯都得这么“铺、翻、缝”三步走:先在地上铺好席子,从下而上依次把被里、被套、被面铺放对齐、平整。铺好之后,就把下面的被里翻上来,压盖在被面上。第三步,拿起长粗棉针开缝。
匠心可以传承。我妈的讲究至今记忆犹新。按照我妈缝套棉被的做法,四个被角要直,还要有比较标准的45度被里折叠缝痕;被里面翻过来的四周压盖面,宽度要尽量一样而且笔直;压盖面的四边,要朝里折叠两指宽并压平压直,缝合的针脚就在这条折宽的中央;缝合针脚的长度大致是棉针长度的一半,既要均匀还要对直;四周缝好后,再沿着被子长轴方向,缝上两道针脚线,让被面一分成三,这样既可保证被里被面被套三者服帖,被面美观,也可保证腿脚在被子里伸缩时不至于挂扯到针脚线。
多年后的这次被被罩罩头修补,历经了一个小时时间,依然以“非常不专业”的可预见结果结束:针脚不均匀,有大有小;线路不笔直,歪歪扭扭。不过,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依然很高兴,因为被罩起弃回生,被我缝好了,可继续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