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明说】未规范佩戴头盔也被抓拍体现生命至上

未规范佩戴头盔也被抓拍体现生命至上
刘文明
记者3月31日从广州市公安交警部门获悉,广州交警将对30个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抓拍取证点位,在原有抓拍违法行为类型的基础上,新增对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乘坐人未规范佩戴安全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抓拍取证,并短信告知违法当事人配合调查处理。(4月1日《广州日报》)
电动单车因为其轻巧灵活便捷、节能环保价廉、使用成本低行驶许可门槛低较且速度比较适中,而深得普通百姓青睐,已经快速走入“寻常百信家”。有调查显示,在城市家庭中,一家一台电动车已是标配,五成以上家庭达到一个大人一辆电动单车配置。这种快速激增,一方面造成城市道路逐步被电动车“挤爆”,加另一方面造成交通安全隐患增多。
民间有个通俗说法,二轮车是“人包铁”,四轮车是“铁包人”。对于“人包铁”的电动自行车来说,速度相对较快,危险系数倍增。而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往往都是从“头”伤起,重则会危及生命,轻则会造成颅脑损伤、面部骨折、牙齿脱落、眼部受伤等内外损伤和心理创伤。调查显示,在电动自行车相关事故死亡人员中,九成以上是因为未规范佩戴头盔所致;不戴头盔的骑乘者头部损伤率是戴头盔的5倍,致命伤不戴头盔是戴头盔的2.5倍;规范佩戴头盔能将死亡风险降低60%-70%。
目前,作为管理的主力,公安机关交警部门积极联合新闻宣传部门、街道社区居委会和共青团等志愿服务机构,多层面、多渠道广泛开展了普适性宣传教育提醒和强制性纠察处罚。然而,人天生具有偷懒省事心理,因为交通事故本身也是“离我很远”思维的小概率事件,且因为交警人力有限、难以做到全覆盖监管,导致不少人心存侥幸麻痹,而没有严格规范佩戴头盔就上了路。
事实上,各地宣传教育、严格执法的做法也有所不同。国内来看,广州最严,除由交管部门依法责令改正外,还会处以警告或者50-200元不等罚款;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分别采取口头警告、责令改正、登记信息、处5-50元罚款等方式。相比而言,发达国家标准要高得多、执行要严得多。以佩戴头盔为例,不仅要求驾乘人员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头盔,还会对头盔的质量、认证等进行严格把控检查,一旦发现未规范佩戴头盔等行为,必给与巨大处罚:除了高额罚款,还把行为记入个人信用记录。如此严管重罚,形成了震慑和警示,促成了良好交通习惯养成,让人印象深刻,不敢违规。
很显然,在大数据和智能时代浪潮中,这种管理更加需要精细化、智慧化。广州交警利用抓拍取证技术,实现24小时不间断、全覆盖监管,让电动车交通违法行为无处遁形,通过短信告知违法当事人,既起到了及时提醒作用,也体现了人性化执法,让更多人意识到规范佩戴头盔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规范佩戴头盔习惯。从交通部门预防事故前置性角度看,这一举措将管理端口前移,从源头上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可能性,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未规范佩戴头盔被抓拍、被及时纠正处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这一举措体现了交通管理部门“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也为构建安全、有序、文明的交通环境和平安中国建设出了一个实招。与此同时,以高科技手段加强纠察、处罚,用生活场景式沉浸式的他律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会快速促成人人讲规则、人人守规则的法制精神养成,从而助力法治社会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