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明说】空奶盒空笔芯热卖源头在于教育形式主义
(2024-08-14 16:05:34)空奶盒空笔芯热卖源头在于教育形式主义
刘文明
近段时间,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出现了一门“奇怪”的生意。有人把喝空的牛奶盒剪开洗净、打包成50个或100个一捆进行出售;也有人把空笔芯收集在一起,专门批量售卖。对于这些本该被丢进垃圾回收箱的“商品”用途,卖家却一点也不为销路发愁,甚至敢于标出相当可观的价格。究其原因,便在于这些“商品”是卖给学生家长、用来帮他们完成学校任务的。因为在一些地方,多家小学把收集空牛奶盒当成“环保作业”布置给学生,旨在帮助学生树立“低碳”理念,一些初中或高中则要求学生收集空笔芯,旨在督促学生课上课下勤动笔、多做题。
(8月14日《中国青年报》)
坦诚地说,这个任务在安排布置之初,就差不多能够想得到上述结果。之所以有此研判,是因为一般而言,在目前的考试选拔机制下,在诚信观念和诚信机制尚未完善构建实施的大环境中,在多数家长和学生的观念里,中小学学生的硬核任务就是学习、读书、会考试、拼分数,其他“神马都是浮云”,都不重要。所以,中小学生除了书面考试这项任务须由学生本人完成之外,其余课外“作业”基本都似乎可由家长代劳完成。就像早先,很多中小学校简单化操作,明文要求学生完成各种交通课、安全课、法制课、文明礼仪课的网络平台学习,后因普遍的家长代学负担,引发不满和舆情,导致有关部门出面予以整治和叫停。
在资讯信息发达的今天,哪里有刚性需求,哪里就一定会有精准的供给市场,随之就会有交易和卖卖,这是市场经济的魔力所在,尤其是在鱼龙混杂的网上二手交易市场,只要不涉及违法的事项,哪怕是带点灰色的事项,只有你想不到,也没有你买不到。因此,诸如空牛奶盒、空笔芯收集等指标化任务,只要学校一声令下,转眼就会演变成家长需求,就会被商家敏锐嗅觉,很快就会变成一单单的生意,堂而皇之地进行热卖交易。
即使这样做不好、家长和商家这样买卖不对、对学生的教育没有真正起到作用,但这确实就是一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客观事实。事实上,从学校的角度看,存在着教育的形式主义、理想主义色彩,独坐象牙塔中,鲜知实际情况,或者自欺欺人,闭门造车,想当然地设计场景,拍脑袋地布置任务,家长无可奈何,只能各显神通,通过购买服务的灰色方式,敷衍应付,帮助孩子完成任务,减少孩子负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过程,急不得,形式不得,必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持之以恒心,工之以日常,寓之以实际。作为学校和老师,首先要力戒形式主义、“师”僚主义,多联系学生家长,与学生交朋友,洞悉家长和学生心态,知情懂势察心,巧妙设计涉及综合教育的课程,以看得见、摸得着、够得到、干得了、完得成的沉浸式、体验式教育项目和教育任务,布置给学生,教育好学生,让任务的内容丰一些,水平高一些,趣味强一些,参与实一些,效果好一些。比如对孩子的劳动教育,能切实让孩子把自己的被子叠一叠,把自己的房间扫一扫,把自己的书桌清一清,把自己用的碗筷收一收、洗一下,就差不多了;比如环保教育,让孩子在澡前接住冷水用于浇花冲厕所,餐时尽量少点外卖光盘行动不浪费粮食、平时注意随手关灯关电关水就可以了。以这样的日常生活小任务,完成思政教育大课题,避免给家长造成负担,真正把学校教育的主责主动扛起来,让学校教育效果实起来、好起来。
对于学生家长,也要从诚信和诚信精神塑造的维度,从家校协同育人、促进孩子全面素质养成的高度,切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决不能为孩子越厨代庖、更不能去网上购买服务,帮助孩子作弊造假、蒙混过关,养成投机取巧的恶习和思维方式,让孩子幼小善良蒙灰甚至价值扭曲,而是要积极支持配合学校,帮助孩子消化理解学校和老师的任务设计意图,督促孩子实事求是、自己动手,认真落实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实现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