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可爱】勤俭后勤人

勤俭后生
刘文明
过过苦日子的人,懂得珍惜的人,往往都擅长精打细算。
我是在安徽农村土生土长的孩子。我们小时候,物资欠缺,没饱饭更没肉蛋吃、好衣穿。可能因为如此经历,天生对每样物资都心怀感恩,特别珍惜,不仅舍不得用,更是不忍心白白浪费。
这种珍惜已经刻进了骨子里,成了基因,成了习惯。不论在自己的小家里,还是在单位,都是如此:能用就接着用,能省就坚决不浪费。
这里讲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是在去年,我们科创大楼准备开建之前,项目建设的管理单位安排有关机构,进场清整施工现场,这个过程专业词语叫做“清表”。
就是因为我们有所忽记,没在一线交代清楚,清表中,工人师傅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把我们本来在此栽种的桂花簇全部平根锯掉了。
这一排的桂花簇长了很多年,差不多半人高,几乎每月都会开一遍花。花开时分,暗香浮动,芬芳四溢。
所以,师傅们这一清,让我心疼了好几天。
植物的生命力就是强,尤其是在南方。没过一段时间,我注意到,沿着桂花树的根部,冒出了很多枝叶,不仅很旺盛,甚至还在新的枝叶上开了花,一样清香。
怜悯之心立即上了心头。我跟物业公司同志们交代,挑一些直径稍微粗大、冒势良好的桂花根,小心翼翼地连土挖出来,找一块合适的地方种下去,让这些桂花继续换个地方优雅生长、开花。
他们最后确定的地方是在建工学院管线实训室的周边。种上去之后,我特地到现场去确认过,桂花已经成功移植。我当时跟物业黄经理开玩笑说,为了铭记这一抢救性种植,这片小林可以命名为“广电桂花林”。
后来,每次经过这里,我都情不自禁地感念物业的园丁们的努力,没让我们的桂花费了,并默默地期待这些桂花能长得更好。
接下来的故事,是关于我们捡废旧鹅卵石的。
行政楼的中庭维修改造是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之一。修好之后的某一天,我独自一人到施工现场去转悠。
在中庭上4号楼的台阶角落里,我发现了有一堆废弃的鹅卵石。脚踢加上目测,我觉得这堆鹅卵石的量不会太少。
按照我的判断,这些鹅卵石应该是在建楼时候留下来的。躺在这里,估计已有很多年。因为这里长满了杂草而被掩藏得严严实实。只是在这一次改造中庭时,被清了出来。
碰巧那段时间,我们荷花池引水入池管道周边,因为雨水量大且急而被冲刷滑坡,我们后来想到了在过水集中地段用水泥硬化,并在上面铺上石子的办法予以改善。
所以,一看到这堆鹅卵石,我首先就想到,完全可以在这个地方被再用起来。即使荷花池周边不用,我们也可以把鹅卵石撒在图书馆门前的榕树根部,用以美化。
就在当天下午,物业同志们不计较天空飘落的淅沥小雨,开着三轮车,拿上塑料袋,来到现场。只见他们,蹲在地上,一手打伞,一手捡石,一个接着一个装进了袋子里。
那天下午,收获丰硕,蛇皮塑料袋足足装了十好几袋。这是太好了,这些鹅卵石很快就可以派上用场,物尽其用,焕发新生机。
到科创大楼施工现场捡路牙石,是我要讲的第三个故事。
在科创大楼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曾经告诉我,从国培大楼到快递站这段的人行道即将被拆。我注意到,这段道路的边路牙石,虽不能说很新,但绝对能继续再用。
早先,我就亲眼看到过,物业公司在修补路牙石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涂抹水泥。因为是手工操作,显得很随意,很不整齐美观。
如果我们把这些要拆除丢弃的路牙石收集起来,将来作为修补备用路牙石,岂不美哉。
想到就干,说干就干。物业公司的同志们推着三轮车,直奔施工现场。
路牙石比较重,干起来就是体力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大家一起动手,不怕脏累,把施工废弃物料中能重新利用的捡出来,把路边埋得结结实实的路牙石,翘起来,拔出来,搬到车上,运到西区变电站的背后,堆在不起眼处,整齐码放好。
光是那天,他们就收了三十多块。之后,他们还会继续联系,在施工方方便的时候,继续去捡路牙石,存起来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