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明说】大学生代跑不只是缺乏诚信那么简单

大学生代跑不只是缺乏诚信那么简单
刘文明
近日,多所高校相继呼吁学生诚信跑步。南开大学体育部发布通知称,接到同学反映,有人在网络上发布代跑信息,该行为已经严重扰乱了学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秩序,影响特色马拉松项目的顺利进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通报了27名学生的作弊情况。通报称,通过技术监控,发现有部分学生存在利用外挂软件、骑车代跑、找人替跑等作弊行为。此外,绍兴文理学院、沈阳药科大学都曾发布对于跑步作弊同学的处理通报。(5月22日《中国青年报》)
总体上看,高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之名,发出指令,带有强制性地引导大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之余,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操场,开展户外运动和体育活动,锻炼健康体魄,初衷很好,受到很多学生和家长欢迎。学生也大多都能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听从老师安排,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不过,对于有些懒于锻炼、不爱不愿运动一族以及电子游戏迷一族,“学校有政策,他们有对策”,总会想出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应付老师规定的运动任务。其中找人代跑、外挂软件、骑车代跑就是比较惯用的“伎俩”。这种不算小的需求市场,甚至还催生了一些职业代跑人灰色“地下”产业,产生了不良影响。
毋庸置疑,不论是人工途径的代跑,还是技术手段的替跑,都可以直接看出,有些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对于体育运动、身体锻炼的特别不重视;在法纪意识上,对于学校要求和学校纪律的不遵守,也从侧面反映出有些大学生在诚信道德品质方面有所欠缺。
实际上,五花八门的大学生代跑绝非个案。这一现象的背后,还不只是大学生缺乏诚信品质那么简单,更有高校体育课设置上的缺陷、教育教学管理上的疏漏、思想政治工作的缺位等。比如,有的学校因为体育教学人力资源和设施设备、场地短缺,导致课程设置形式比较单一、运动项目少,难以满足不同爱好学生的多样化、丰富性需求。也有的学校管理方式比较简单粗暴,工作缺乏细致和耐心,往往一纸通知就明确规定运动不达标,就不能毕业、拿不了奖学金,没从心灵深处把学生运动和锻炼教育引导到位,从而让同学深刻地认识到,运动可以即时产生多巴胺,使人快乐,精力充沛,体魄康健,久而久之可以涵养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习惯和意志品质。
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下,正视有些大学生沉迷电子产品、游戏娱乐项目而无空运动、不爱不愿运动的现实,教育、引导大学生到户外常运动、勤锻炼,妥善解决代跑替跑难题,确实需要高校管理者下一番功夫。
首先要做的功课是教育引导先行。老师们不仅要把爱运动与身心健康、职业生涯发展、意志品质锤炼、幸福人生营造的关系讲清楚,调动学生自主自律运动意识,让学生从灵魂深处爱上运动;还要从立德树人和法治教育的高度,强化规矩和纪律意识,把代跑就是不诚信、无敬畏、作弊、投机取巧的“丑话”说在前,讲明白,同时强化执纪监督,发现一个,严惩不贷,形成警示匡正效应。
另一方面,学校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找准青年学生运动兴奋点,利用学校现实条件,尽可能地鼓励更多的老师参与开发更多有趣味、有特色的运动项目,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喜欢的项目,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利用山多、水多、林多的自然生态特点,陆续开发扁带运动、环湖走跑,爬山爬树、皮划艇、攀岩等新颖运动项目,种类丰富,广受欢迎,学生的运动健康意识和习惯也因此得到明显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