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理明说】给大学生家长寄发成绩单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2024-04-10 09:44:57)

给大学生家长寄发成绩单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刘文明

XX同学家长您好,您孩子本学期考试的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82;法理学导论81;中国近代史纲要97;军事理论96……祝生活愉快!”近日,多所大学学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期末成绩被“剧透”的经历,引发社会热议。其中,有的高校将成绩单寄到家中,还附有专业排名,有的以短信形式向家长发送学生成绩,有的则会在学生挂科时通知家长。(410日《中国青年报》)

和中、小学学生一样,大学生也是学生,其主责主业也是完成学业任务,快乐健康成长成才。这也是高校大学生家长的最大期盼和指望。作为家长,他们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在心里深处,即使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读了大学,依然还是自己牵挂“心头肉”,还是特别期待有快捷途径能够及时了解到孩子在大学期间的学业情况,以及孩子成长成才的点点滴滴。

然而,由于约定俗成的思维定式,加之现实中可能有这种认知:大学生已经成人,属于独立的社会个体,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属于个人隐私,不宜再以书面的方式正式告知家长。再加之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物理距离远,寄发成绩单需要耗费精力和经费,所以在早先,高校给大学生家长寄发成绩通知单的情况几乎没有。

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语境下,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由于个性以及心理和原生家庭等原因,确实有一部分学生与家长交流不够畅通。这些学生除了在没钱时问家长要钱之外,几乎很少与家长主动交流汇报。甚至家长趁着转钱时问多几句,想多了解一点在校信息,孩子就会嫌“啰嗦”,觉得“不耐烦”。孩子不愿意多沟通、家长不方便多问,形成的结果就是这部分家长对于学生在校情况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完全是“盲盒状态”和“蒙在鼓里”。之前就有过这样的典型案例,某高校大学生因为在校学习成绩差、综合表现差,直到被学校开除学籍,家长才知情。家长对此万分不解,最后与学校对簿公堂。

如此态势之下,高校和高校的老师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惜花钱、花时间、花精力,以每次期末考试成绩发布为时间节点,常态化定期向家长寄发成绩单、通报学生在校情况,不是没事找事、多此一举,而是对学生和家长最大、最贴心的负责,值得点赞。此举尊重了家长的知情权,满足了家长的知情心愿,特别担当起了这部分“交流困难征”学生和家长群体的桥梁,拉近了学生和家长的距离,从而聚焦成长成才,凝聚教育共识,赋能学校、学生、家长三向奔赴。

立德树人是一个系统工程。虽然学校显性作用大,但是光靠学校则难以完全奏效。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下,需要家、校和社会协同育人,尤其是家、校、生共同参与,并且保持经常性良性互动,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对于学生而言,要明晰学习职责,立志高远,心怀感恩,发愤图强,好学力行;对于学校和老师而言,要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敬畏教育职责,从有利于孩子成长成才的角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包括家长因素,教好书育好人在与家长沟通时,注意方式方法,用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和共情精进的方法怀着真感情,带着同理心,开展高质量的家校互动和成长情况互通切实增强育人效果对于家长来说,要理性看待孩子成绩的“喜”与“忧”,根据孩子特点和亲子关系,积极配合老师,或明、或暗开展“助攻式”教育。

除了一学期一次的常态化、定期式寄发考试通知单通报全学期在校的操行表现为学生成长成才画像之外高校和高校老师可以做得更加精细精准一些,用教育者的思维、善于发现的眼睛,不定期、即时、前瞻性、敏感性地捕捉、通报学生有关重要信息比如孩子参加活动和比赛获奖获得荣誉和被受重要的处理处分、孩子在明显的进步和退步、孩子的闪光点等缺陷缺点让家长及时知情,及时介入关注和鼓励,与学校合成新质教育力,提升教育效果,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注:本文刊登在2024年4月14日 《番禺日报》【有理明说】给大学生家长寄发成绩单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