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理明说】疏堵结合是医治应急车道被占良方

(2024-02-22 11:46:49)

疏堵结合是医治应急车道被占良方

刘文明

217日是正月初八,也是今年春节免费高速出行的最高峰期。当天湖南某高速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但是因为多车占用应急车道,导致四辆救护车都无法通行,严重影响了受伤人员的救治。一名司机拍下现场,并在视频上痛斥:“你们为什么要占应急车道?这可是生命通道啊!”(221日《新浪新闻》)

在各类长假的交通出行高峰期,高速公路上的交通拥堵就是家常便饭。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只要高速堵车,就有人只顾自己“爽”,罔顾行车规则,怀着侥幸心理和从众心态,铤而走险,把车开到应急车道上往前跑。一旦遇到事故需要救援,必定受阻。这样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甚至还有因为贻误救援酿成眼睁睁看着伤员死亡的悲剧。

高速公路设计应急车道,就是基于路上车速较快,发生事故尤其是涉及生命安全的事故的可能性较大,一定需要做好随时救援准备的考量。这种救援包括工程救险、消防救援、医疗救护或警察执行紧急公务等。所以,高速公路的应急车道又被称为生命通道。按照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违法侵占应急车道的驾驶员将被记6分、罚款200元。

很显然,非紧急情况且未经许可,仅为躲避拥堵而在应急车道行使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尽管各家交警早有教育和告示,并且公布了举报方式,甚至还有交警使出了充分发动群众举报奖励现金的招数,但是从实际效果看,在高速公路发生拥堵时,挤占应急车道的行为常常发生。以近日湖南高速公路交警公布的一轮违法占用应急车道的车牌号为例,细数下来,大约有上千辆车。

仔细分析,破窗效应、从众心理以及违法成本太低是造成应急车道被占的心理学和经济学原因。堵在高速上,反正看见别人敢占敢走,“自己不走白不走”,而且即使被抓到,也就等同于闯一次红灯的被罚,与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的拥堵导致的焦虑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

整治应急车道被违法占用,发挥好应急车道应有作用,仅靠交警上路堵、查、罚或者仅凭个人自觉都难以奏效,而是要从立法、技术等层面,利用大数据、高科技手段,堵导结合,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实现管理高效有序和人民满意,凸显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首先,以法治的手段严管重罚,修改完善现有相关法律制度,借鉴英、德、韩等做法,将非紧急未经许可的占道行驶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罪、危险驾驶罪,并处数额较大的罚款;在此基础上,现场吊销驾照,5年或更长时间内不得重考。以此增加违法成本,形成强大的威慑和警示作用。

其次,交通管理部门要转变思路,综合运用高科技和大数据手段,因势利导,开展疏通,科学合理地用好“应急车道”。这方面,“东莞交警”已经给出了教科书式的优解方案。2023年国庆节期间,东莞交警通过无人机和大数据手段,现场分析研判拥堵道路实际情况。当确认属于无人伤、无车损情形时,立即通过提示,开放“应急车道”,组织引导车辆有序通过“应急车道”,加快车辆流通疏散,达到快速疏通“拥堵”的目的,从而把应急车道的“应急”作用发挥到极致。

此外,还可通过大数据监测引导不同车速车辆各行其道的办法,消除高速拥堵的另一个潜在隐形诱因。因为部分车主速度控制意识淡薄,导致在高速路上有慢车长时间在快车道上行使,整体上降低了车辆流速。对此,交警部门可通过测速监控,采取大数据重点跟踪、即时发出信息开展提醒的办法,让低速车和高速车各行其道,避免造成快车道资源浪费,从而加速车流,减少拥堵发生。

  注:此文刊登在2024年2月25日《番禺日报》【有理明说】疏堵结合是医治应急车道被占良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