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字里行间默默雕琢——与匠心报人李建林的20年共事岁月散记

他在字里行间默默雕琢
——与匠心报人李建林的20年共事岁月散记
刘文明
这个新学期来得比往年都迟,开学时的日历已经翻到了九月。彼时丹桂飘花,香满校园。开学不久,我开完一个会议习惯性想去看看两月不见的校报主任编辑李建林老师。见他桌前空荡,便向文辉老师打听。文辉老师说,建林老师已经办完手续,光荣退休。我走到他曾经的办公桌前,环视眼前,与建林老师相关的一幕幕,如开闸之水,奔腾心头而来……
初见建林老师,是在2003年6月16日早上。那天山林青翠,夏阳温暖。清晨的第一束阳光,把我迎进学校后,便由校办的李大云主任带着,去认识番职诸位同仁,而李主任向我介绍的第一个同事,刚好就是他。一个不算高的个头和不算瘦的身板,一张方方正正的国字脸,一口伴着湘音的普通话。他虽然话不多,但只要一开口,必颇有见地,很有味道。不知怎的,一见面我就有预感,斯人有才。很快这个判断被我们的聊天证实:他是湘潭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在校期间就以创作闻名校园,毕业后在一家市级报社任编辑,常写一些小小说之类的杂文。我依稀记得,他有一篇小小说获得过某项大奖,圈内引起过轰动。
当时在校办,建林老师负责校报和宣传工作,我负责文字秘书相关工作,我们的两张办公桌并排贴墙而放,共同效力于建校未满十周岁的“少年派”番职。
因为工作需要和个人所喜,我在做好日常文字工作之外,也为建林老师的校报和校园网写些新闻稿件。记得到校第三天,恰逢学校举办教务处副处长、宣传部副部长公开竞选会。建林老师提醒我去听会,并“出题”会后写一条新闻。他当时的那句“文明你刚来,亮个相,展示一下”的原话,听起来特别温暖,充满着对新同事的关心。新闻稿交给建林老师时,他拿笔一挥,把原来的题目划去,不假思索地写出一行标题:“教务处副处长宣传部副部长呼之欲出”。他边改边说,“新闻的鲜活,就在把内容写活,让题目传神。”就这一句,让我记到如今,也让我初见了这位报人的高明。
人的文采才情,是很容易洋溢的。紧接着让我又开眼界的是在2003年9月、2004年7月,他分别为迎接新生、送别毕业生而作的两副长联“看今朝菁菁校园喜迎衔泥新燕纷纷至;待来年莘莘学子谨记报国大志翩翩飞”“情凝意切三载门下蒙教诲;心远行躬十年树木长风云。”两副对联,对仗工整,富于诗意,雅俗共赏,把番职和番职人喜迎新生、期盼成才和惜别学子、祝福出彩的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教人过目不忘。
为送别和迎新创作对联,据说就是他的创意。2002年他到校后,看中了虎口这块风水宝地,提出以虎口立柱为门,以抒情对联为句,应学生进、出校门之时节而作,为师生之深情而写。这个建议很快就被采纳,并由他主笔包干,差不多一直坚持了20年,做成了一道独具番职特色的育人风景,变成了一堂悄无声息但润心凝情的思政品牌课。韵味和词句齐飞的一副副对联,就这么一届届地迎送着莘莘学子,让大家感受到大番职的师生温情和文化内涵。我在学生处工作9年间,每次在毕业典礼、迎新工作协调会上,都会特别强调这两副对联,指名道姓请宣传部建林老师精心打磨。而他的每一次出品,都是惊艳登场,合时融情,构思精巧,佳句频出,令人拍案。这其中,被我背得滚瓜烂熟的还有两副,一是2018年毕业对联“岁月匆匆极目青春学子今日追风去;云帆点点翘首精彩征程明朝踏浪来。”另一副是2019年迎新联“欢迎你们拥抱你们看好你们千帆竞秀新时代;设计自己塑造自己展现自己一飞冲天大湾区。”
20年的接触中,让我佩服的就是他的报人气质和匠人精神。去年5月,广州散发一波疫情后,学校立即研判防疫形势和再部署具体工作。为了快速进行宣传贯彻,我作为防疫专班具体负责人,会后立即写了一条新闻。那天碰巧建林老师在编下一期校报。看到新闻后,他亲自操刀,立即动手,把这篇新闻稿改成了评论,作为当期“青萝半月谈”稿件,撤下他自己本已写好的评论。当我看到报纸的时候,好生惊喜,一问才知幕后故事。说实话,把一篇新闻稿改成评论稿,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见他信手拈来,把稿子改得妥妥帖帖,不露痕迹。这种举重若轻,若非一个办报老手,难以做到。建林老师对于新闻价值的的把握和挖掘,对新闻效用的拿捏掌控,也可见一斑。
说到匠人精神,我又想起另外一事。在和他的一次闲聊时,他问我有没注意到,校报上的成品稿和我所写原稿的差异。他说,每一回都会对我的文字进行打磨式修改,好让文章更有味、更耐读。他认为写文章是艺术活,不需要面面俱到地交代,而是要惜字如金,适当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文字留回味余地。在这想象的空间内,往往就有共鸣和启迪,文章的意义由此显现。我很佩服,他不仅恪守“为人做嫁衣”的办报理念,而且还试图让人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也正是他的报人匠心自然流露。突然一种敬意油然而生:这多年来,我给他提供的数百条稿件,他该悄无声息地下了多少功夫啊。也正是因为经他雕琢打磨,我曾有新闻作品获得全国一等奖。
时代的发展,各种变局在建林老师身上同样留下烙印,但他的教育情怀始终如一。他来我校之前,是地方党报的编辑,而且负责的是要闻版面。那时的编辑、记者被称作无冕之王,其职业生涯的优越感可想而知。他之所以能够放下这份优越感,到我校办校报,可能还是因为他浓郁的教育情怀。他坚持认为,高职生除了要有一技之长和专业情怀,还要有人文情怀和家国情怀。为此,他开始在责任田之外,种起了自己的“自留地”,用翰墨在文化宣传领地里挥汗耕耘。大约是在七八年前,他无师自通,玩起了字画。他甚至深谙字画同源之道,把字画杂糅一起,别有意趣。对于他的字,早年我有述评,说他的字有点拙朴,但是拙朴中有力量,有筋骨,个性鲜明,自成一派。而他的画则以漫画见长,画人画物,嬉笑怒骂,尽显智慧。令人欣喜的是,他玩字画玩出了名堂,已经出版著作,并在各种展览中展出,而且颇受好评和推崇。我曾经跟他开玩笑说,在新闻出版和高校校报界,他的漫画、他的书法是一流的;而在漫画界、书法界,他的宣传、办报能力又是第一的。
在文宣世界鼓呼琢磨,于报章枝头垒窝欢歌。建林老师在办报和文化宣传这块田地里,埋头在纸上字里行间精耕细作了38年,紧跟着这个伟大的时代和学校的发展进步努力奔跑。他所贡献的不仅是青春芳华,还有睿智才华。这其中的20载时光,我有幸和建林老师结缘并比肩前行,我们都倍加珍惜这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职场体验。干了一辈子文字宣传工作的建林老师,也该歇歇了。此时,特别祝他快乐作别勤恳辛劳的文字宣传工作生涯,愉悦开启另一段闲云野鹤的美好生活。
注:本文刊登在2022年11月16日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