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历史 |
分类: 游记 |
榆林明长城沿线分布着规模较大的驻军聚落,被称为“36营堡”,这些营堡位于大边长城和二边长城之间,每座营堡负责一段墙体和相关墩台的瞭望攻守任务。波罗堡即为这36营堡之一。
波罗堡古城位于横山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无定河南岸的黄云山上。西北百里是原大夏国都统万城,东去20公里是响水堡,西北距大边约5公里,20余公里处是榆林保宁堡。波罗堡属长城线上的堡寨,是过去驻守重兵的地方,在军事战略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古堡历为军事要塞。晋隋唐宋时都在这里设营建寨,李自成、李元吴也曾在此屯兵作战。清顺治十年(1654年)设波罗营,辖归德、鱼河、怀远等十营堡,为边塞长城沿线三十六堡之最。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古堡先后增设守备署、州同署、参将府。民国元年(1911年)裁撤其它建制改设为镇。古堡经历了无数的战火刀兵,可谓一座铁血城堡。
波罗堡在宋、元朝时代是一个小营寨,明正统元年(1436年),都督王桢着手在宋、元营寨的基础上修建波罗城廓,明正统元年(1436年)建堡,历经10年建成,万历元年(1578年)重修扩建成现存遗迹规模。堡城东南高,西北低,总面积约20公顷,设有四门,东门‘’凝紫‘’、南门‘’重光‘’、大西门‘’凤翥‘’、小西门‘’通顺‘’。主街道宽8米,长500米,建有南瓮城、三官楼、玉帝楼、望胡台和木石牌楼各一个,形成了四楼骑街两牌楼的奇丽景观。
(资料来源于网络)
清晨的波罗镇,我俩坐班车在这里下车,将行李寄存在小商店里,就开始了我俩的波罗堡之行。
先看了接引寺(内容可看前一篇接引寺博文),然后从寺旁边的一条土路,前往山上的波罗堡。
没走多远,一座城门出现。该城门为波罗堡的大西门,门额上的‘’凤翥(zhu读四声)‘’二字依稀可见。
波罗堡的大西门。
波罗堡大西门的墙砖与土墙。
民房外侧,可见波罗堡西城墙绵延不断。
波罗堡西城墙绵延不断的延伸向远处。
右边土墙下波罗堡城墙的门洞。
从这排房子旁的土路上山。
眺望对面波罗堡西城墙。
山上一座古塔。
波罗堡内窑洞与古塔。
一座古塔。
波罗堡风光。
古塔。
古塔。
波罗堡北城墙及内外风光。
波罗堡北城墙及内外风光。箭头所指为堡内石窟。
走在波罗堡北城墙上,墙外箭头所指石洞为三个石窟。
远眺波罗堡外。
波罗堡北城墙外及远处的波罗镇。
波罗堡北城墙及东城墙。
北城墙上看堡内望胡楼。(参考网上图片得知该楼是望胡楼)
波罗堡外无定河及河滩农田。
瞭望口。
波罗堡望胡楼。
波罗堡城墙上。
眺望南城墙及南门。
无定河及农田。
眺望东门。
波罗堡东门。
波罗堡风光。
波罗堡城墙上。
波罗堡内风光。
波罗堡内望胡楼。
波罗堡内风光。
波罗堡内还能看见一些废弃的窑洞。
波罗堡残留的城墙。
波罗堡东门。
波罗堡东门及瓮城。
波罗堡东门。
波罗堡残留的东城墙。
为了发展旅游,沿波罗堡城墙边修了一条砖路。我俩去的时候适逢国庆节假日期间,走了一大圈,除了我俩别无他人。其实,这也不奇怪,因为我俩不喜欢去人看人的热门景点,专走一些荒郊野岭,交通不便之处。
拍于2017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