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旅游 |
分类: 游记 |
松塘村倚岗列建,百巷朝塘,自然环境优美。以“奉直”、“培元”、“致和”、“忠心”等古老坊巷为肌理,为数众多的宗祠家庙、家塾书舍、镬耳屋民居、古井古树等点缀其间,构成完整的历史风貌。
松塘村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仅在明、清两代,考取进士者五人,行伍出身而晋身府台者一人,考中举人以及获颁优贡者近二十人。其中,区玉麟、区谔良、区大典、区大原四人入职清代翰林院,故松塘村有“翰林村”之美誉。至近代,又有革命先驱区梦觉等。这些历史名人的府第、故居都保存完好。较著名的有区大原故居“司马第”、区大典故居“太史第”及区梦觉故居“光荣之家”。
松塘村——村道。
松塘村——太史第(区大典故居)。
太史第,翰林公区大典的故居。区大典(1877—1935),清光绪二十六年(1903)癸卯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民国初年,任香港大学经学总教习,中文学会首届会长,香港大学校史载,区大典乃"香港开埠百年,提倡国学,牧泽广被之第一人"。
太史第,大门前右侧矮墙上镶嵌有5块长方形石块(其中3块系旗杆夹石)上面皆刻字。从左起第1至第3块刻字相同,皆为"光绪癸卯举行辛丑壬寅恩正併科二甲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区大典"。左起第4块刻字为"光绪丁酉科乡试中式第六十八名举人区大典"。左起第5块刻字为"光绪丁酉科中式第六十八名举人区大典"。
太史第门外墙壁上镶嵌的旗杆夹石
太史第。
松塘村——小景。
松塘村——里坊门楼,其门额上刻"致和"二字。
松塘村——小景。
松塘村——小景。
松塘村——小景。
松塘村。
太史第右侧为"致和"里坊的门楼,该门楼内的巷子尽头系区梦觉故居。
松塘村——致和里巷内。
此巷子有几家住宅,巷子尽头则为区梦觉故居。
松塘村——区梦觉故居。
区梦觉(1906—1992),女,现代革命家,1906年在此出生。曾任广东省委常务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八大"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十三届三中全会后,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顾委委员。区梦觉情系桑梓,关心家乡发展,多次返乡,视察工作,看望家乡父母。
区梦觉故居,明清时期广府传统的三间两廊式建筑,硬山顶,镬耳山墙。
区梦觉故居。
区梦觉故居,头门的门额及墀头上绘有壁画。
致和巷。清末民初,致和巷乃梦觉祖父瑜辉家族的聚居地。
致和巷内的香炉。香炉内插着彩色纸叠的小人,不知是什么风俗。
致和巷内民宅门口的香炉。香炉内插着彩色纸叠的小人。
松塘村——村道。
松塘村——村道。村路沿着水塘,祠堂、街巷及民宅整齐的面向水塘而建。
松塘村——龙舟脊民宅。
松塘村——民宅。
松塘村——里坊门楼。
松塘村——民宅。
松塘村——村景。
松塘村——水塘及祠堂群。
松塘村——华宁坊门楼。镬耳山墙。
华宁坊门楼。
华宁坊门楼,镬耳山墙,博古脊,墀头为花鸟灰塑。
华宁坊门楼内左侧的‘’福德祠‘’,供奉土地爷。
华宁坊门楼内墙壁上镶嵌的‘’华宁坊门楼‘’碑记。
清乾隆中叶,桂香坊住民在此首辟住场,至同治年间,成华宁坊,坊门楼亦遂此而建。门楼内之福德祠,供奉古时奉孝明贤黄孝先。昔日,神龛内挂有垂帘,乃源于翰林公区谔良孩提之时,土地神对其他年必登科及第的报兆。
华宁坊内。
华宁坊门楼内‘’泰山石敢当‘’。
松塘村——华岭甘泉井。
华岭甘泉井位于华宁坊门楼旁边,系清乾隆中叶挖筑。
‘’华岭甘泉井‘’碑记。
华岭甘泉井乃清乾隆中叶,华宁坊住场开启时挖筑。得门楼内土地神之庇护,聚华岭岗之泉气,井水常年盈满甘冽。更得天日灵光,每年仲夏,总有一天可见阳光直射彻透井底的奇观。坊人常年饮用至今。
华宁坊门楼内侧。
华宁坊内,青石板路及民宅。
拍于2020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