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历史 |
分类: 游记 |
林则徐纪念馆即现在的鸦片战争博物馆。
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海战博物馆,三个馆名一套班子),坐落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是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管理的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见证,管理面积约80万平方米。
鸦片战争博物馆始建于1957年,建馆初期馆名为"林则徐纪念馆",1972年更名为"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馆",1985年重新定名为"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为利于对鸦片战争遗址的管理,又增加一个馆名——鸦片战争博物馆。
林则徐纪念馆位于虎门镇解放路,管理的销烟池旧址是1839年林则徐销毁英美鸦片的历史遗存。具有炮台神韵的门楼、陈列大楼,抗英群雕、林则徐铜像、虎门销化鸦片纪念碑、抗英大炮等,共同营造了浓郁的历史氛围。
‘’林则徐消烟池旧址‘’(由李鹏题字)。
《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保护碑,1982年2月23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鸦片战争人民英雄群雕。
鸦片战争人民英雄群雕。
林则徐消烟池旧址。
19世纪30年代英国、葡萄牙等武装走私鸦片进入我国南方边陲。大量鸦片运入,危害我国人民健康,无数银两流出国外,害得国弱民穷。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禁烟奏折,特派林则徐赴广州查办,迫使外国鸦片商在虎门交出了鸦片2万多箱,共重1175吨。为了销毁这些害人的毒品,特意筑了两个大池子,长宽各45米。池底平铺石板,四周栏桩钉板,池旁开一涵洞,池后通一水沟。销毁鸦片烟时,先将池内蓄水,撒盐成浓盐卤水,将鸦片分批投入池内,用浓卤水溶化。然后再投入生石灰搅拌,马上引起反应,爆炸开了,使其分解销蚀。最后把这些混合废品残渣用江水冲走,涓滴不留。三个星期后,终于将237万余斤鸦片销毁殆尽。当时(1839年6月3日到25日)销烟池中的池板、木桩等遗物现陈列在池旁的鸦片战争博物馆里。
林则徐消烟池旧址。
林则徐消烟池旧址。
林则徐消烟池旧址。
林则徐消烟池旧址。
林则徐消烟池旧址。
林则徐消烟池旧址。
林则徐消烟池旧址。
林则徐消烟池旧址。
林则徐消烟池旧址。
林则徐消烟池旧址。
鸦片战争博物馆陈列的模拟消烟池视频。
古炮。
古炮。
古炮。
林则徐铜坐像,铜像端坐在虎门销化鸦片纪念碑前。
虎门销化鸦片纪念碑。
碑亭。
碑亭内的《创立虎门义学记》碑。
虎门抗英炮,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广东佛山铸造,重五千斤。炮身前端有铭文。1986年2月镇远炮台旧址出土。
同上。
同上,炮身前端有铭文。
虎门海防炮,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广东佛山铸造,二千五百斤。炮身前端有铭文。1971年9月镇远炮台旧址出土。
同上,炮身前端有铭文。
英国铁炮,英国铸造,重一千斤。炮身有英国皇冠标志。1971年由鸦片战争博物馆收藏。
同上。
同上,炮身有英国皇冠标志。
古炮。
虎门抗英炮,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广东佛山铸造,重三千斤。炮身前端有铭文。1965年5月威远炮台旧址出土。(最长的一门炮)
同上,炮身前端有铭文:嘉庆十四年八月吉日铸,以及铸造人的名字。
虎门海防炮,清代洋务运动期间(1860年—1894年),向外国购买来装备威远炮台的。重二万五千七百多斤。1971年9月中国人民海军南海舰队和太平镇民兵协作挖掘出,移至此处。
同上。
同上,钮上有英文和数字。
前装滑膛铁炮,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佛山铸造,长297.8厘米,膛径16.8厘米,炮身前端有铭文。2010年12月21日,在鸦片战争纪念馆陈列大楼前广场出土。
同上。
同上。
前装滑膛铁炮,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佛山铸造,长305.6厘米,膛径18.9厘米,炮身前端有铭文。2010年12月21日,在鸦片战争纪念馆陈列大楼前广场出土。
同上。
同上。
拍于2019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