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旅游 |
分类: 游记 |
怀集县坳仔镇罗大村委会大浪村,又称“九九奇门村”,该村创建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九九奇门村”的得名:因村中有典型古民居“九九奇门屋——六德堂”而得名。
台阶上的大宅就是‘’六德堂‘’。
“六德堂”为村中郑氏大宅的堂号,“九九奇门”是人们对六德堂的雅称,因设计布局上巧用“九”数而得名。大宅的创建者郑宏熙(据称是郑成功的后裔),据说他创建这豪宅并命名门德堂用意有三:一是一院内设六厢,分给六个儿子居住,希望他们和睦相处,共创和谐大家庭。二是取西周大司徒教民的“六德”(即“知仁圣义忠和”六项道德标准)为堂号,以此勉励子孙后代信守仁义道德,修身齐家。三是取“九”数布局门窗、巷道、台阶等,谐合堂号“六”之数,寓《周易》“九六冲和,阴阳相配,品类咸亨”之义。(注:易称阴爻为“六”,阳爻为“九”,极阴配极阳,生生不息。)
‘’六德堂‘’外墙。
‘’六德堂‘’建于1913年,砖木山顶式结构,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是融合了岭南、闽南民居风格和儒学术数进行巧妙布局的典型建筑群。大宅的布局:沿中轴线中设三进大厅,后设碉楼、花园,前置小院、门楼,左右两厢各配三排厢房相拥;院内共设有大门小门99道,大窗小窗99扇,长巷短巷99曲,使正厅、厢房、回廊、天井回环相通,环环相扣;门前设有99级铺石台阶与码头相通。整座建筑宛如一个巨大的迷宫。
《‘’六德堂‘’古建筑平面图》(图来源于网络)
大宅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左右分三厢,一直向后延伸,构成了方形的四合院形式。里面以厅堂、天井为中心设立了几十个生活单元,适合一百多人同屋而住。正厅、厢房、回廊、天井巧妙地连接在一起,门中有门,巷里有巷,屋内有屋,环环相扣,巷巷相通。陌生人进去之后有如进入迷宫,很难找到出路,据说这是为了防御外敌入侵和贼人盗窃。
整座大屋布局合理,地下设有暗沟式的排水设施。屋内采光充分,冬暖夏凉。
‘’六德堂‘’外墙。
‘’六德堂‘’门楼。
‘’六德堂‘’门楼。
‘’六德堂‘’前院。
‘’六德堂‘’门厅。
‘’六德堂‘’门厅内的屏门。
‘’六德堂‘’一进天井和上厅。
‘’六德堂‘’一进天井和上厅,以及厢房。
‘’六德堂‘’上厅侧门以及厢房。
‘’六德堂‘’一进天井和上厅,以及厢房。
‘’六德堂‘’上厅侧门及厢房。
‘’六德堂‘’上厅,前檐的彩色木雕封檐板。
‘’六德堂‘’门厅内侧。
‘’六德堂‘’上厅内的屏门。
‘’六德堂‘’中厅。
‘’六德堂‘’中厅。
‘’六德堂‘’二进天井两边的厢房。
‘’六德堂‘’二进天井两边的厢房。
‘’六德堂‘’中厅的木雕和刻花门扇。
‘’六德堂‘’中厅门扇上的镂空木雕花。
‘’六德堂‘’中厅的木雕和刻花门扇。
‘’六德堂‘’中厅门扇上的镂空木雕花。
‘’六德堂‘’中厅。
‘’六德堂‘’中厅的后侧,及三进天井。
‘’六德堂‘’后厅。
‘’六德堂‘’三进天井两边的厢房。
‘’六德堂‘’后厅。
‘’六德堂‘’三进天井两边的厢房。
‘’六德堂‘’宅内巷道。
‘’六德堂‘’后楼。
‘’六德堂‘’后楼。
‘’六德堂‘’宅内巷道。
‘’六德堂‘’宅内巷道。
‘’六德堂‘’碉楼。
‘’六德堂‘’碉楼。
‘’六德堂‘’宅内巷道。
‘’六德堂‘’厢房侧门与大宅后门。
‘’六德堂‘’后门内,所见宅内巷道及厢房。
‘’六德堂‘’大宅后门。
‘’六德堂‘’后门外看大宅。
‘’六德堂‘’后门外。
‘’六德堂‘’宅内巷道。
‘’六德堂‘’的后厢房。
‘’六德堂‘’宅内巷道。
‘’六德堂‘’宅内巷道的排水设施。
‘’六德堂‘’宅内巷道。
‘’六德堂‘’门厅内侧及一进天井。
拍于2019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