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头村,位于顺德区北滘镇东部,东临谭州水道,距北滘镇中心1.5公里。明朝年间,顺德建县后,林头曾隶属于桂林堡,地处桂林堡八乡之首,故有“桂林首步”的说法,得名“林头”。
林头村从唐朝开始就有人聚居,在宋朝形成村庄。在宋朝时期,林头村人已开始兴修水利,叠土成基,并开展多门类、多层次的农业。明朝,有了果树种植、水产养殖等生产活动。清末民初,林头刺绣已远销东南亚和欧洲等国家。清朝中期,林头村的商品贸易趋向活跃,开辟墟市,到民国初,经济贸易已经一片兴旺。
林头村人对教育和文化也很重视,社学在明初兴起,到民国时期林头就有私塾11间。培养出了一批人才。明清时期,林头村曾产生过进士、举人、秀才数名。
从明代中后期,林头人陆续建造了一座座祠堂、庙宇。传统民居匾额、碑刻、楹联众多。最为著名的有清康熙年间的‘’贞节坊‘’。
交通:顺德客运总站(公交车站)乘351路到北滘职业技术学院站下车,步行。
↓冯氏贞节牌坊,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为旌表梁林建妻子冯氏而立。四柱三间三楼石牌坊。整座牌坊为砂岩石质,歇山顶,脊顶是鳌鱼纹,明楼中悬‘’圣旨’’
牌匾,额枋正、背面阳刻‘’贞节‘’,楷书。额枋上雕刻有瑞狮、云龙、仙鹤等纹饰。四间额枋饰花卉、麒麟等图案。石雕精细流畅,是顺德制作最为精细的牌坊。2008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牌坊明楼中悬‘’圣旨’’ 牌匾,额枋正、背面阳刻‘’贞节‘’。
↓郑氏宗祠,原名郑氏五世祖祠,堂号‘’树德堂‘’。始建于明代,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重修。2015年重修一进及偏间。该祠为三路五开间四进。2006年,公布为市保护单位。
↓另一块上刻:清康熙十四年乙卯科举人,丙辰科进士,钦点翰林院……等字样。
↓郑氏宗祠,祠堂两边有青云巷,。左边青云巷‘’奎壁‘’。
↓郑氏宗祠两边有青云巷。右边的青云巷‘’凤麟‘’。
↓郑氏宗祠,头门屋顶,龙舟脊,彩色灰塑,脊的两边有彩色鸱吻。鸱吻,又名螭吻、鸱尾,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第九子。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
↓郑氏宗祠,二进天井两边分别有庑廊,庑廊都是并排的两个独立间,其中靠近大门的庑廊都有一个通二进天井的门。
↓郑氏宗祠,天井院地上,放着一块‘’树德堂‘’的旧界碑。
↓郑氏宗祠,中堂内挂满了‘’举人‘’、‘’进士‘’的匾额,另外还有‘’翰林‘’的匾额。
↓郑氏宗祠,中堂中间悬挂三块匾额,中间一块是‘’树德堂‘’堂号的匾额。
↓郑氏宗祠,中堂后面的木隔断正面饰金漆雕花,后面是镂空雕花。
↓石台阶两边的护栏板刻有瑞兽石雕,望柱上端立着石狮,并且柱前有抱鼓石。
↓郑氏宗祠,后堂祀奉祖先牌位的神龛周围也都是金漆花木雕。
↓梁氏大宗祠,堂号’’思远堂‘’。据说大小门洞九十九个。现存有戏台、南厅、北厅、魁星楼和文魁阁等建筑,正在重修建。
↓梁氏大宗祠,头进与中堂之间天井两边,还保留有原来的庑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