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药:机会多,难度大
(2013-10-31 16:00:55)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财经 |
分类: 国际市场 |
孤儿药:机会多,难度大
译/刘晓畅
在欧洲,罕见病被定义为是每2000人中有1名病人的疾病。美国的定义则是患病总人数少于20万人的疾病。根据定义,目前有6000到8000种已知的罕见病,但其中只有不到500种有治疗方法。有80%已知罕见病的病因与基因有关。已知病例中,儿童的比例占了75%,而且其中的30%都活不过5岁。
不过,罕见病这个名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用词不当,因为各种罕见病加起来,世界上约有3.5亿人病,仅英国就有350万。这大概相当于每17个人中有1个罕见病患者。制药公司从中看到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相对于普通疾病,罕见病领域的竞争没那么激烈,但“先机”同样异常重要。
由于某一种罕见病影响的人群很小,临床试验所需大笔资金一度是制药业对罕见病药物创新的阻碍。在1983年美国孤儿药法案(Orphan Drug Act ,ODA)出台后,对首先获批上市的孤儿药给予7年独占期,并给予人体试验50%的税收减免优惠,这大大增加了制药业对孤儿药研发的投入,刺激了孤儿药的研发。1983年之后,超过200个产品上市——产量比法案上市前增加了20倍。
欧盟也通过了相似的立法,规定首先获批上市的孤儿药享有10年独占期。其他还有申请费用减免等优惠,不过最重头的毫无疑问是市场独占期。
制药公司都希望为自己的主流药物扩大适应症和适用人群的药物,能成为一线或者二线治疗用药最好。不过孤儿药并不适用于这一规律。
诊断难,病例少
由于医学界对很多罕见病目前的了解还不深入,因此对疾病和症状的诊断并不是一清二楚。很多情况下都缺乏清晰的诊断指导方针和可靠的诊断方法,这就使得医生很难对某个病例下确切的结论。即使有些病人有明显的症状,另外不表现出明显症状的病人可能更多,而医院的会诊专家常常会有不同意见。例如腺苷脱氨酶(ADA)缺陷,英国每23万新生儿中只有1例病人,即使是顶级的儿科专家也许在他们整个职业生涯中也只见过一次。罕见病的这种特性意味着一些病人不能确诊,因而会丧失得到正确治疗的机会。
要提高诊断率,一个可能的方法就是在全国的新生儿筛查中增加这些诊断项目。美国和欧盟的一些国家已经增加了筛查项目,在新生儿出生一年内进行某些罕见病的诊断筛查。而这些项目也只有在罕见病的体外诊断技术成熟时才能够普及。
由于每年确诊的罕见病人数很有限,制药公司很难知道某个国家每年大概有多少个病例。仅仅1到2个人的偏差就会对任何临床试验计划、商业推广预测或者产品价格策略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开发一套确切的流行病学评估方法也非常关键。
药价与报销
由于罕见病人数稀少,因而孤儿药的分摊成本非常高。而目前医疗保健行业对价格越来越敏感,成本控制和价值评价越来越严格,这对昂贵的孤儿药来说不是个好消息。
不过,在2014年以后,监管要求所有新药的卫生技术评估(HTA)结果都要显示效益比现有疗法高,这样的环境让孤儿药的优势几乎无可比拟。
美国最昂贵的5种孤儿药
药品 |
适应症 |
每年治疗费(美元) |
Soliris(依库珠单抗)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
409500 |
Elaprase(艾杜硫酶) |
亨特综合征 |
375000 |
Naglazyme(加硫酶) |
粘多糖增多症 |
365000 |
Cinryze |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症 |
350000 |
Folotyn |
外周T细胞淋巴瘤 |
36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