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板块“一夜入秋”
(2013-09-10 14:48:56)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健康 |
分类: 投资与资本 |
反腐调查促股价下跌、资金出逃
医药板块“一夜入秋”
文
人生如戏,看戏的,也许下一秒就入戏。
当内资药企还在看外资药企葛兰素史克(GSK)和赛诺菲“行贿门”的笑话时,一场医药领域的商业贿赂稽查风暴正向他们袭来。8月15日,工商总局发布通知,将在全国范围开展不正当竞争专项治理行动,其中医药购销、医疗服务等成为商业贿赂治理重点领域。
当日,生物制药板块应声大跌,跌幅达2.6%,资金净流出高达16.5亿元,居各行业首位。事实上,这些药企迎来的不仅这一个坏消息。数据显示,日前医药生物指数估值与沪深300指数估值的溢价率逼近300%,创下历史新高。
按照历史经验,拐点似乎已经来临。
突如其来的大跌
过去,但凡A股市场调整,资金出于避险需要,“吃药喝酒”就成为一种习惯。而一向周期性不强且屡屡穿越熊市的医药股,却在不久前出现了不同寻常的下跌。
15日早盘,医药板块大幅下跌,随后更是领跌市场。截至收盘,板块整体大跌2.75%,位居各板块前列,其中,中新药业跌7.19%,国药一致跌6.86%,通化东宝、恒瑞制药、康缘药业等个股跌幅均超过5%。次日,医药板块继续领跌,跌幅达2.47%。
突如其来的大跌,源于监管部门的一纸反腐风暴。
8月15日,工商管理总局在官方网站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开展为期3个月的不正当竞争专项治理行动。据报道,中国工商管理局此次调查的目的是清除存在于多个领域的贿赂、欺诈与其他反竞争行为。商业贿赂不仅导致商品售价被人为提高,它还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让社会道德与职业精神水平滑坡。
市场人士分析,将主要对医药与医疗器械等领域中猖獗的行贿现象进行调查。近期,医药行业频繁遭到打击。此前,发改委已经对60家海外与国内药企就药品定价问题进行了调查,目前调查还没有结束。
国都证券在其医药研究报告中称,近期监管层加大对医药企业合规检查,重点打击商业贿赂行为,摸底范围已从外企逐渐转到国内药企,短期来看,政策面扰动因素增加,可能造成板块出现调整。分析人士指出,除了少数公司外,医药行业整体利润率的下降是大概率事件。
高估值下的隐忧
利空消息总是接踵而来。除了遭遇反腐风暴之外,医药板块也因估值过高,未来面临回调风险。
事实上,从去年年底以来,医药板块股票走出了独立上涨行情,从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8月18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上涨42.8%,医药生物指数也直逼2010年11月份高点。在大盘持续走低的背景下,医药行业相对于大市的估值也创出了历史新高。
以动态市盈率(PE)计算,截至2013年8月22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成分股平均市盈率为37倍,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平均市盈率为9.3倍,两者估值差距为27.7倍,申万医药生物指数成分股相对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估值溢价率为298%。
据了解,2010年年底医药生物指数处于最高位时,医药生物指数成分股相对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估值溢价也未达到如此高的水平。
数据显示,2010年12月31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成分股平均市盈率为44.84倍,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平均市盈率为15.46倍,两者估值差距为29.38倍,申万医药生物指数成分股相对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估值溢价率为190%。
高企的溢价率让一些医药行业基金经理和研究员担心医药板块会“飞得越高摔得越狠”。
历史数据显示,在医药生物指数估值与沪深300指数估值溢价达到200%时,医药股往往拐头向下。申万医药生物指数曾从2010年最高的5410点下跌至2012年1月的3007点,跌幅达到44%。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表示,2013年医药股的投资逻辑与2010年的投资逻辑一样,中国社会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越来越多的人要“看病吃药”。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10年年底医药股的估值溢价达到顶点后,医药股的股价便开始下跌。
“医药板块整体估值较高、累积涨幅较高而业绩超预期空间较小是医药板块近期调整的内在原因,持续打击商业贿赂、上海拟试行‘带量采购’等政策影响是外部原因,可谓市场面和政策基本面均承受一定压力。” 方正证券刘亚明认为,短期医药股估值压力与政策压力有待时间消化。
首创证券也于近期下调了医药行业评级至“中性”,并表示,一旦药品降价或反贿赂力度超预期,在当前估值水平下医药板块出现大幅回调的可能性较大。
资金离场的前奏
医药股曾一度是市场的宠儿,但如今正面临曲终人散的境地。
根据天相投顾对基金各季度行业配置情况的统计显示,从2008年到2012年完整的5年间,医药股在主动偏股基金中的投资地位不断上升,并最终成长为基金核心配置行业。
但近来,随着医药板块的下跌及遭遇政策压力,医药股成了机构的“烫手山芋”。一些医药行业基金和重仓医药的基金出现了较大比例的赎回,资金流出明显。
统计显示,目前以医药股为主要投资标的的主动型医药行业基金共有5只,分别为汇添富医药、华宝医药、易方达医疗、博时医疗和融通医疗,伴随医药股的上攻和基金净值的节节走高,部分医药基金的赎回开始加大。
其中,汇添富医药基金今年二季度净赎回6.32亿份,净赎回比例高达22%,资金逢高兑现收益意图十分明显。易方达医疗基金也出现了类似大赎回情形,该基金去年中期规模有36.98亿份,但随后四个季度连续净赎回,到今年二季末份额只剩下19.83亿份,一年时间份额缩水46.38%。
基金人士均认为目前医药股市盈率大约40倍,难以支撑10%-20%的业绩增速,这也是近日医药股整体调整的原因之一。其中,基金二季度第6大重仓股的康美药业下跌2.6%,基金第19大重仓股双鹭药业跌幅高达5.8%。
Wind资讯数据显示,申万医药板块当天15日资金净流出高达16.5亿元,居各行业首位。而截至22日的一周时间以来,医药板块流出资金高达81.5亿元。
纠错还是误杀?
在“商业贿赂专项调查”下,医药板块风声鹤唳,众多个股遭遇系统性惨跌。这是纠错还是误杀?未来该板块的投资价值还存在与否?
“政府反医药商业贿赂是医改向前推进组合拳的一部分,给下半年医药板块带来扰动,但不改变行业强者恒强的趋势。”齐鲁证券裘倩倩认为。
“对于这种突变式下挫,我们首先应当判断其是否属于正常调整的范畴。”国元证券研究中心徐建新表示,医药个股下跌除受消息面的影响外,技术面的影响也不应忽视,“从行业角度来看,医药板块一直处于上升过程,这一段时间,其他的行业基本上进入了调整,但是医药板块没有像样的调整。从短线而言,仓位较重的投资者应防范短期风险。”
分析人士认为,工商总局调查药企行贿之举,事实上将降低医药企业的成本,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从本质上研判应视为长期利好。
齐鲁证券表示,随着中报不断披露,年初以来涨幅较大的医药板块分化将加剧。一些前期涨幅较大、但中报业绩不达预期的个股将面临调整。而中报业绩优异、且长期增长确定性好的个股将继续受到市场的追捧。
刘亚明仍不改医药板块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观点。他表示,长期来看医药板块表现或将进一步分化,但“狂沙吹尽始见金,机会是跌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