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药企第一军团在蓉探讨行业新挑战

(2013-09-11 09:46:46)
标签:

医药投资周刊

健康

药企第一军团在蓉探讨行业新挑战

——2013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在成都隆重召开

文   本刊记者  张敏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经济下行、银根紧缩、劳动力成本高企等诸多难题和挑战齐聚于当下,使企业家们感到喘不过气来。同时,这又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人们已经开始觉醒,行业整合的愿望已如强大不可抵抗的地壳运动。”8月24-25日,在成都举行的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科伦药业的董事长刘革新如此描述当前中国医药行业的形势。

 

 

 

当前的医药形势

正如刘革新所言,中国的医药产业正处在喜忧参半的时代。可喜的是中国的医药产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中康资讯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药品消费市场总规模达到9755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3年,中国药品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1458亿元人民币,将突破万亿大关。

然而,机会往往伴随着经营压力的增大。与此同时,中国医药产业还处于战略转型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挑战。

商务部药品流通行业“十二五”规划的陆续落地、新版GMP和GSP的相继实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价政策改革等政策相继出台表明行业监管日趋严谨规范化;国内企业90%以上的化药都是仿制药,同质化竞争激烈依然没有改变;药品降价,药品集中采购,原材料、动力和人工成本不断攀升使企业销售利润低位盘整;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导致我国医药出口增速下落,医药外贸呈现“大类品种各异,主力品类堪忧”的形势,发展的结构性瓶颈已经显现。

新形势下,中国的医药企业该何去何从?在本届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产业转型与整合、药品研发创新、医药政策、营销战略等等话题成为医药行业主管政府官员、行业协会与学者、医药企业当家人热门探讨的话题。

 

创新的进展与战略

中国工程院院士、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得到国家资金支持65亿元,通过“十一五”五年加上“十二五”前两年的努力,在专项的支持下,医药产业的直接产出增加800亿元,间接产出增加3000亿元。

桑国卫同时指出在药物创新过程中还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974个项目中优秀项目总共占比17.9%,没有通过验收的是27个,退回补充资料的是40余个项目,加在一起差不多有70个项目没有通过验收,没有通过验收就上黑名单。“因此,‘十二五’的关键词是“梳”,把已有的各种进展梳理,把重大的产品、重要的需求、重点的问题,这‘三重’理出来,作为重点来支撑。‘十三五’关键词是‘突’,明年以后我们希望能够拿到一些更吸引眼球的更突出的研发成果。”对于如何解决药物创新中遇到的问题,桑国卫如是表示。

桑国卫强调新药创制必须重视成药性的评估,否则,“我们有些老师一辈子就做一个药,做得非常仔细、非常漂亮,也不见得出药,不见得上市”。

对于医药企业的转型,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则认为,对于医药行业来说,转型升级就是制剂走出国门,但目前部分药企仍缺乏系统的整体战略以及对市场的深入调研,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拓展能力弱。因此,他建议政府重大专项引导工作要持续开展,应当建立共享制剂国际化信息平台,同时组织多渠道国外市场对接活动,为企业开拓市场服务。

 

政策趋势

药品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产品,这也决定了医药行业是一个高度受政策法规监管的行业。每一项政策法规的出台都会对行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医药行业的从业者,自然也要高度关注政策法规的走向。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吴海东在演讲中指出,目前,工信部联合发改委、财政部、卫计委,通过项目形式推出3个专项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三个专项分别是:在生物药板块,蛋白质类的药物和疫苗方面设立专项;化学通用名药物设立专项;在高端医疗器械、诊疗设备设立专项。

基本药物招标采购、药价等问题是医药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卫计委药政司管理处处长戚畅表示,下一步基本药物制度的工作重点将主要围绕巩固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机制和加强基本药物使用管理两个方面来展开。

戚畅表示:第一、继续稳固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机制,坚持以省为单位网上集中采购,落实招采合一等政策措施,采取多种方式采购,保障基本药物供应;第二、加强基本药物的使用管理。按照2013年卫生工作安排,结合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各级卫生医疗机构逐步明确了药物使用比例和金额,同时建立明确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基本药物使用作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绩效的重要内容,并对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加强检查指导,定期通报考核结果。

来自发改委价格司医药价格处的宋大才处长表示,国家价格主管部门将探索以支付指导价格为核心的药价管理新形式;取消最高零售价格限制,发挥市场竞争作用;制定鼓励研发创新的价格政策,同时将改进廉价药品的价格管理。

 

药业精英畅谈未来

会上,吴晓滨、包幼甫等跨国制药企业中国地区掌舵人与刘殿波、吴廼峰、刘革新、赵超等本土制药企业的翘楚对于医药企业的经营战略、跨国企业与国内企业的合作、医药行业的整合等各抒己见。

“未来20年的时间,中国制药企业两大战略非常重要,一是产品创新战略,一个是营销转型战略。”绿叶制药董事长刘殿波如是说。刘殿波表示,医药行业的周期很长,必须能够坚持10年20年不断投入,运气好的时候能有一两个在全球销售的产品。而营销的转型战略是摆在中国制药企业面前更加严峻的战略课题,这个战略会把很多利益链打掉。刘殿波说:“建立一个跟国际公司的品牌一致,或者我们的医生能够认可我们中国本土企业的品牌,我觉得是很艰苦的一件事情。”

在药企纷纷向大健康领域转型之际,天士力集团副董事长吴廼峰对大健康的看法是,大健康是观念改变,是一项经济事业,也是一项社会工程,也是一次创业的商机,大健康的影响可以渗透到生命、饮食、锻炼、睡眠、工作、储蓄、养老等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只有依据大健康的发展前景,才能够更准确的定位医药产业的未来。

流通模式的改变将会影响企业的营销模式。重庆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申文求认为,未来流通行业发展方向将集中在三个方面,同向模式、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模式,全产业链的模式,未来国家的政策定位保证了县级市场将会得到重点发展。从行业角度来看,工商合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在新格局下工商共赢才是合作的最终目的。马应龙市场总监王春猛在会上分享了他的营销心得——内容营销的真谛是让消费者主动关注并自发转播。

第一三共(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包幼甫的观点或许代表了大多数跨国企业中国地区掌舵人的观点。

包幼甫认为,在中国必须要采取多元化的营销战略,这对外资企业、民企、国企是一样的。“不要市场炒作,而是要经营市场。整个战略以合作为前提,根据不同需求、目的和内容进行选择,而不是做一个形式上的合作。”

包幼甫表示,药品的价格体系,一定要建立在品牌、质量、创新的前提下,关于药品招标,则应该有市场化的机制。招标牵涉到药品制造企业、药品流通企业、医院、政府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去统和,希望国家有一个新的思路出来。

关于流通体系,包幼甫希望改变地方保护主义,特别是地方的税务制度。他解释道,医疗体制的改革牵涉三部分,社会、企业、个人。社会涉及政府的制度制定、需求怎么满足,企业在中间,流通企业扮演重要的角色,最后是个人以及病人家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